Friday, December 23, 2016

齐白石孙女齐慧娟

由齐白石孙女齐慧娟回头说起

  (2008-06-03 12:06:13)
标签: 

牵浓

 

孙女

 

白石

 

齐家

 

齐慧娟

 

中国

 

玉郎君

 

文化

分类: 玉郎君生命之学
玉郎君说:
国画师齐白石慧娟当初竞是学卡通的。
  好在现在回头了。
民族文化的丢失,在当代中国是很严重的。
现在政府正在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力度差得太远。
中国的许多绝活,都是手把手师承其子孙的,就是怕外流。
更主要是生理遗传的原因。
不是梅兰芳的子孙,绝不会有梅派的地道音色。
但有许多大师没能传下去。看来梅派京剧到梅葆玖就打住了。
绘画也有遗传基因的问题。
齐白石的子孙继承齐派画风较外人就强多了。
但是历史上许多大师都或独身或绝后,
不知怎么搞的,人世之精华最难葆有。
中国文化由于国人的不真惜,更由于列强的文化侵略,
丢失的实在令人心痛。
一个民族的不被灭亡,全在于民族文化的强盛。
中华民族之所以有五千年的不间断文明史,
就在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无比强盛。
清朝满人占领了中华,他非但没消灭得了汉文化
还被汉文化同化了。
小日本侵华八年,想用日本文化替代中国文化,
不管如何强制,最终却是自不量力的结果。
这就是文化强盛的威力。
但是民族文化之强盛却系之于民众。
所以,提高国民素质是葆有民族文化强盛的根本。
由齐白石孙女齐慧娟回头说起

 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桃李滿天下,桃李中有異姓弟子,也有齊家的子弟。他的孫女齊慧娟說,齊家第三代有二十人,其中從事書畫者就有七、八人,她是最小的一個。
齊家有兩件傳家之寶:一是蝦,二是牽牛花。齊家的蝦比普通的蝦少一節,牽牛花則大如海碗。這不是噱頭,是白石老人丹青世界的造化。
 白石老人筆下的蝦為什麼少一節?因為在國畫中如果完全寫實自然,畫在平面上就太長了,不好看,後來就發展成末尾一節與尾連在一起;至於牽牛花,齊慧娟說那後面有個故事:「有人評論爺爺的牽牛花,說哪有那麼大的,爺爺說梅蘭芳家的牽牛花就是如此。去看,果然大如海碗。爺爺為什麼不畫牡丹呢?他認為『牡丹雖富貴,只有幾日紅』,不像牽牛花年年歲歲都紅,耀門庭,而且有點水和陽光就可以燦爛。」白石老人以花擬人,表現為一種燦爛的平和。
繼承兩件傳家寶
 據聞,現在齊氏再傳弟子中,王繼興擅長花卉,兼工山水、動物;齊濟南擅長書法寫意,梅花山水、兼工花鳥;李尚哲擅長寫意孔雀、雄鷹,兼工山水花鳥;高振華擅長山水;彭國信的硬筆書法自成一體。而齊慧娟師從二代弟子婁師白和齊佛來,繼承了蝦和牽牛花這兩件「傳家之寶」。
 白石老人生於清代末期的同治年間,但齊慧娟因為是最小的孫女,所以現在只是三十多歲而已。他的父親齊良末是白石老人78歲時生的最後一個孩子。齊慧娟沒有親眼看見過自己的爺爺,她出生的時候,白石老人已經過世十二年。
 父親齊良末那一代人沒有她這麼幸運,齊慧娟說:「他們在三十多四十歲的時候就因為時代原因被『掃地出門』,我們一家就住在一個大雜院裡,生活動盪不安。雖然這樣還是保持了良好的家教,北京的大雜院一到夏天鄰居就都在院裡光著膀子乘涼,我家從來沒有,我從來沒看過父親光膀子。」
 在她小時候,父親齊良末每天晚上都給她講一段《西遊記》,所以她對《西遊記》一直情有獨鍾。「我家的家教很嚴,因為爺爺過慣了有規律的生活,他每天吃飯的量是定死的,惜福,我父親從幼年生活開始就很嚴謹。」
齊白石的緊箍咒
 齊慧娟三歲學畫,至今已經三十多年。她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雖然現在潛心國畫,但她曾經以卡通為業。
 轉變背後,有她自己的一度懷疑和重歸平和。
 「我參加了一次《名人之後》節目,當時我說身為齊白石的孫女,既是個光環,也是個緊箍咒。因為我開始時覺得爺爺是座大山,怎樣也攀不過去,不如就選條偏路。所以開始時做的是軟雕塑,後來又在北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卡通,那兒有個少兒部,六、七十年代產生過《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在國際獲獎的卡通電影,但到了後來,發現中國的卡通變成了別人的加工廠。幾年下來,覺得卡通沒辦法和中國傳統文化相比。現在,『齊白石孫女』對我來說沒有驕傲也沒有壓力了,驕傲屬於爺爺,壓力是老天爺給的,我只要以平常心做人就好。如果我是普通人,也可以去學白石老人啊。」
手上留個縫了八針的傷口
 「繪畫本是寂寞之道」,這是白石老人說過的話。齊慧娟也是把大部分時間都留給自己,每天站立五、六個小時畫畫,時間飛馳而過。她說現在自己腰不好,有頸椎病。「我從小就是男孩性格,整天和小朋友玩騎馬打仗的遊戲,除了畫畫和看小人書(公仔書)外,安靜不能超過五分鐘。」
 小時候頑皮,大了反而很安靜。她現在都不會用電腦,生活裡的大部分時間除了畫畫就是讀讀書。詩、書、印、畫,這四者本來是不分家的,她主要習畫,也有自己的無奈。「刻圖章要有腕力,爺爺是單刀刻法。我學過,手上留了個縫了八針的傷口,但力道上達不到,就放棄了。」
 請齊慧娟用最短的話形容齊氏風格,她想了想,說那是「自然和奔放,積極向上」。「爺爺是農民藝術家,來自民間,他的畫處處透露著生機,芋頭、白菜、鋤頭都是他筆下的主題,帶來的是一片生機。他小時候沒飯吃就去刨芋頭,後來說芋頭飽的時候可以當菜,飢餓的時候可以當半年的糧食。五十歲到北京時,文人畫已經越來越不能負擔當時的社會意義,很低迷頹廢。而爺爺的畫就給人強烈的生命力衝擊,蝦是通透活躍的,桃子是碩大飽滿的,勢必得到別人的喜歡。他說過,筆墨當隨時代。」
 而齊慧娟自己除了繼承發揚齊氏風格,也有她自己喜歡的其它風格。「我很喜歡元代鼎盛時期的畫,極漂亮,還有明代的一些藝術作品。我還很喜歡日本的浮世繪,線描功力和中國早期線描人物有共同之處。」
長壽家族
 齊慧娟現在是北京齊白石藝術苑的院長,她說這是個純民間團體,不帶政治色彩。「成立這樣的團體,是因為藝術界一般都是單兵作戰,不利於發展。古代有結社,其實我們也是同樣的性質。」除了繪畫,她還參與很多公益活動,例如今年一個名為「關愛天下老人」的活動。
 「我的家族是長壽家族,我很有體會,所以推己及人,就想對這些老年人應該怎樣讓他們生活更快樂更有意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