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名琰,字昭姬,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為文姬。為富商蔡邕的女兒,博學有才,通音律,據稱能用聽力迅速判斷古琴的第幾根琴弦斷掉,是建安時期著名的女詩人。蔡文姬第一次出嫁,遠嫁河東衛家,她的丈夫衛仲道是大學出色的士子,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兩人無子女,蔡文姬遭到衛家嫌棄,認為她"剋死丈夫",當時正年少氣盛、心高氣傲的蔡文姬,哪裡能受得了這種白眼,她不顧父親的反對,憤而回家。二十三歲,又被擄到南匈奴,飽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呆就是十二年。在這十二年中,她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並為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她還學會了吹奏「胡笳」,和一些異族的語言。十二年後曹操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要把她贖回來,嫁給董祀,夫妻生活並不十分和諧。在婚後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她顧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自存,於是寬宥了董祀。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對蔡文姬重新評估。文姬一生三嫁,命運坎坷,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1129年丈夫於農曆八月十八日卒於建康,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因此後期經歷了國破家亡、暮年飄零後,感情基調轉為悽愴沉鬱。紹興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張汝舟,婚姻並不幸福,數月後便離異。李清照晚景頗為淒涼。
原名文後,西漢臨邛(今四川邛崍)人,原籍邯鄲冶鐵家卓氏。漢代才女,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 十六歲時嫁人,幾年後,丈夫過世,返回娘家住。後與窮書生司馬相愛。但司馬相如自事業上略顯鋒芒,終於被舉薦做官後,久居京城,賞盡風塵美女,加上官場得意,竟然產生了棄妻納妾之意。文君獨守空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寂寞的生活。最終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棄。
上官婉兒
(公元664—公元710),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今河南省三門峽陝縣)人,唐代女詩人、政治家。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死時年僅四十六歲。儘管上官婉兒也曾一度享盡榮華與權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這個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後來,她仍未逃脫厄運,做了皇權爭鬥的犧牲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