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2, 2016

唐诗

唐诗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618年—907年)的詩,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風格創作的詩。唐代被視為中國歷來詩歌水平最高的黃金時期,因此有唐詩之說,與宋詞並舉。
唐代以後,唐詩的選本不斷湧現,現今流傳最廣的是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清朝康熙年間的《全唐詩》整理收錄了二千二百多名詩人超過五萬首唐詩。

興盛原因[编辑]

唐前半期社會安定,經濟富裕,文人來往和百官遊讌,酬唱傳誦蔚為風氣。天寶之亂後,繼以藩鎮之禍,生活流離困苦,鬱結之情正可用詩歌來抒發。
唐代君主多喜風雅,上好下甚,於是詩歌風靡一代。而且唐代以詩取士,因此詩風非常普遍。
唐詩興起,亦源於詩體的進化,七言古詩及律絕等新詩體在形式、聲律、辭藻各方面都趨於成熟。

特色[编辑]

中國自《詩經》、《楚辭》、《漢賦》、《樂府》以來一直有作詩的傳統。《詩經》的詩句多以四字為一句。到了漢樂府字數則比較多變。從漢到魏晉南北朝發展出來的古體詩,有不固定字數的、亦有五言、六言或七言的,但句數不限。隋唐除了承襲了古體詩的體裁,亦同時發展出對結構更為工整的近體詩,如四句的絕句和八句的律詩,對押韻平仄等等格律上有更嚴格的要求。在結構上講求工整均稱之餘,詩所包含的題材多樣化,既有抒發個人情感,亦有深刻反映現實社會的作品,意境深遠,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發展[编辑]

唐詩大致可分作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初唐通常指唐朝建國至唐玄宗之前的約100年,盛唐指唐玄宗代宗的約50年,中唐是德宗文宗的約50年,而晚唐則是文宗後期至唐朝滅亡的約70年。實際上階段之間並無嚴格的分界。

初唐[编辑]

「初唐」是唐詩的準備時期,詩歌仍蒙受齊、梁舊風的影響,卑靡浮艷,又力求創新和解放,賦予詩歌新生命。主要詩人有齊梁派之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而宮廷御用詩人沈佺期宋之問則仍推揚齊梁舊風。
陳子昂是初唐的復古派,首先倡導革新,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掃除形式主義。他反對六朝華靡虛弱的文風,追求漢魏風骨和風雅興寄,指出詩歌發的正確方向。
此時律詩體制漸次完成,格式固定下來,五七言絕句地位亦提高。

盛唐[编辑]

「盛唐」是唐詩的成熟時代,政治安定和社會繁榮,奠定了盛唐的堅實基礎,再經初唐的準備時期,詩歌創作進入成熟期,各體俱備,作品內容充實,風格也多樣性。
山水田園派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描寫退隱生活和田園山水,詩風恬靜清樸,流露濃厚佛道和退隱思想,追求清靜閑適的精神生活,作品以五言為主。
邊塞派的岑參高適王昌齡王之渙,作品以七言為長,描寫邊塞瑰奇風光和軍旅戰爭生活,表現征人離婦的思想感情,詩風奔放雄偉,富於浪漫氣質,以氣象雄渾見長。
「詩仙」李白是浪漫派詩人,集其大成,包羅萬象,內容和形式都得到創造性的發展。作品善於描寫和歌詠祖國山河,創造了藝術的鮮明形象,雄放無比的性格,不屑於細微雕琢與對偶安排,而用大刀闊斧、變化莫測的手法與線條,去塗寫他心目中的印象和感情。李白擅用樂府民歌的語言,很少雕飾,最近自然。樂府精神和民歌語言的運用,達到極其成熟和解放的階段,革除南朝以來柔弱華靡的文風。
杜甫是社會派詩人,趨向現實主義,取材於政治興亡、社會動亂、戰事徭役、飢餓貧窮和貧富懸殊。詩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憫人,被尊為「詩聖」。作品眾體兼善,五七言古體、律詩絕句,無所不工。杜甫律詩注重聲律對仗,語言錘鍊,為歷代典範之作。風格多樣,或雄渾奔放,或清新細膩,主要風格為沉鬱頓挫。杜甫並開創「即事名篇」的新樂府詩,描寫民生疾苦,下啟中唐新樂府運動

中唐[编辑]

「中唐」是唐詩的轉折時代,主要文學特徵為浪漫主義精神衰退,現實主義進一步發展和成熟,主要詩人有社會派的張籍白居易元稹新樂府運動成為主要潮流,詩歌題材寫實,用新樂府廣泛描寫社會現況,擴大社會文學範圍,認真汲取過去詩經樂府歌辭中的創作方法,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中唐另有幾位詩人,在風格上別成一派。韓愈孟郊李賀為奇險派詩人,比較偏重藝術技巧的新創,奇險冷僻。韋應物劉長卿柳宗元則是山水田園派詩人,柳宗元山水詩尤峻潔清麗。

晚唐[编辑]

「晚唐」政治日益衰微,在文學創作上亦有所反映。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為晚唐的唯美派詩人。杜牧長於絕句,有清新俊爽之風,寫出揚州的繁華生活。杜牧李商隱的詩歌在憂時惘亂的身世之中,流露濃厚感傷氣氛。部份詩歌沉迷聲色,顯示了精神的沒落和空虛。與其內容相適應,晚唐詩風格也日益華艷纖巧,向著形式主義發展。
其後皮日休莊柯銘是社會派詩人,則以鋒芒銳利的詩歌反映唐末統治階級的腐化 ,

唐诗的影响[编辑]

不论从题材、体裁,还是风格等方面,唐诗对后代的诗歌创作有重大的影响。唐以後依然有人以古體詩近體詩的格式創作,在後人的文學之中亦常常引用唐詩作為典故。唐詩和當時的書法、藝術和音樂互相影響,亦和佛教道教儒家思想有緊密關係,為研究當時的語言、歷史、宗教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在唐朝作詩是科舉考試其中一個考核的項目。除此以外,唐詩亦成為中國重要的文化,無論是文人還是一般平民百姓都會接觸到。唐朝除了影響之後中國的文學和藝術,亦影響到日本、韓國的詩詞。在十九世紀開始,不少唐詩亦被翻譯成歐洲語言。

唐朝诗人诗号

  • 诗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 “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诗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1962年,杜甫诞生1250周年时,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满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旧唐书·王维传》说代宗时王缙编次王维诗 400余篇。又王缙《进王右丞集表》云编次王维诗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后归陆心源□宋楼。北京图书馆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据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刘须溪评点《王右丞集》(诗集) 6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其中已杂有钱起、卢象、崔兴宗等人作品。明人顾起经有《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附文集4卷,这是现存最早的王维诗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为止较好的注本。除笺释全部诗文外,并附评语,对于作者可疑的诗歌加以说明,间有考订;又收辑有关王维生平和诗画评论的资料,作为附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1年将赵注本重加校订,排印出版。又郑振铎曾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用赵殿成注本等四种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库》中。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顾起经注本和赵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维年谱。今人陈贻□有《王维生平事迹初探》一文,后附《王维简要年表》(载《唐诗论丛》)。 

    诗鬼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可分为4类。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此类诗有的直陈时事,有的借古讽今。名作有《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这类诗中,五古、七古较少,多为乐府诗。或借旧题,或创新题 ,大都凝练绚丽 。也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②个人发愤抒情。这类诗有个人失意困顿、疾病缠身的消沉和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也有“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无主”,“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③神仙鬼魅题材。这类诗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④咏物等其他题材。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李贺诗想象丰富奇特,幽深奇谲,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富有浪漫气息 。但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诗 ,他擅长短篇,《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称为长吉体。他多写古诗与乐府,近体很少,无七律。他的诗借鉴了齐梁宫体诗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由于太注意雕琢,有的诗往往词意晦涩,堆砌词藻。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 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 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 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 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 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 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 诗狂--    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 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 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 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诗魔——白居易     诗狂——贺知章    诗杰——王勃    诗鬼——李贺

  • 1
    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 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 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