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1, 2012

品評柳永《雨霖鈴》

品評柳永《雨霖鈴》

 
【宋】柳永
寒蟬淒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
蘭舟摧發。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裡煙波,
暮靄瀋瀋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晚風殘月。
此去經年,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注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後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 驟雨:陣雨。 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留戀處:一作“方留亦處”。
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後用作船的美稱。 凝噎:
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一作“凝咽”。 去去:重復言之,表示行程之遠。
暮靄:傍晚的雲氣。瀋瀋:深厚的樣子。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遊地區屬楚國,故稱。 經年:一年又一年。 風情:男女戀情。
【品評】
柳永多作慢詞,長於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歇, 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 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 詞盛行於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繫。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後情景。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 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 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於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 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繫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像,創造 出一個淒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經年”,由“千裡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於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国国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在民間比較受歡迎,他曾經本來也熱衷於功名事業,但因曾以詞詣宰相晏殊,又因其寫作風格及作品不為晏殊所喜歡,所以仕途坎坷。後來失意無聊,便流連于坊曲。但在民間,只要樂工歌妓每得新腔,必求柳永為其填詞作賦,從而其詞也開始流行於世,甚至傳入禁中。

国国曾有《鶴沖天》詞 云:

国国“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国国宋仁宗聞而使入落榜,曰:

国国“何要浮名?且填詞去。”

国国對於柳永的詩詞歌賦藝術,我們必須予以認真地對待,因為他在宋詞的發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如果說蘇軾和李清照的詩詞歌賦藝術在宋詞的發展史上具有一磚一瓦一絲不苟的建築性,那麼柳永的詩詞歌賦藝術則如一陣音樂性的季節長風吹遍大江南北。

国国柳永目睹了都市的繁華,熟悉偎紅倚翠的生活,頗多描繪太平、歌功頌德之作,由於其長期接觸下層,身世窮愁,飽嘗羈旅況味,身世之歎與對現實的不滿亦融入詞中,故其作品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国国柳永精通音律,善以口語、俗語入詞,所以,他的詞通俗易懂,且工於鋪敘,同時他通過大量製作慢詞而推動了宋詞的發展,影響廣泛,甚至在西夏亦雲:“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国国可以說《雨霖鈴》一詞是柳永的代表佳作之一。《雨霖鈴》是唐玄宗時教坊大麯名,後用為詞曲。王灼在他的《碧雞漫志》第五卷引《明皇雜錄》及《楊貴妃外傳》中雲:

国国“帝幸蜀,初入斜穀,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古代的一種管樂器),因吹之,遂傳於世。”

国国詞中的內容在描寫詞人離開京城,作別戀人,在傾吐深深的離愁時,還抒發了作者對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壓抑的憤懣。柳永也因此被稱為“薄於操行”,而遭至皇帝的冷落。宋仁宗說:

国国“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斟低唱,豈可令仕宦!”

国 国但是,詞中寫的“風情”,不是夫妻之情。他死之日,家無餘財,是由群妓和謀營葬的,且每逢春日必掃墓,謂之“吊柳七”,可見事出有因啊!儘管“綺羅香澤 之態,所在多有”(劉熙載《藝概》),但對失意的文人與被侮辱、被損害的妓女之同情交往,我們還是應該另外予以具體分析的。

国国從今天的觀點來看,柳永的《雨霖鈴》與坦率、直露相對應,全篇不用比興,純為賦體。柳永演小令、中調為慢調,是在鋪敘上著力,看柳永的鋪敘功力,《雨霖鈴》是很有說服力的一例。

国 国《雨霖鈴》主要分為兩部分:上片敘別情別景,下片設想別後相思。該詞以“蟬聲淒切”起興,鋪敘了分手時難捨難分的情景,上結以“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 闊”的景物描寫,來蕩開情思,結束分別場面。下片寫了男主角設想的別後情景,傷別而適遇清秋,遞進而增傷感,設想“酒醒何處”,卻以“楊柳岸、曉風殘月” 的實景來寫,遙接“都門帳飲”的意脈,接著轉而言情,放筆直下,以加重抒情。

国国這首詞集中展示了柳永發乎於情,而未止乎於一般禮儀,坦率大膽,不同于士大夫,而近于市民色彩的個性。柳永的俚詞為市民妓女所喜愛,卻為晏殊等所鄙視,這是他善於向民間學習的結果。

国国這首詞雖然純為賦體,但並非平鋪直敘,該詞的特點是:一是善於點、染結合,在點、染之中見情致綿密;二是善於轉折,在轉折中傳情寫照。劉熙載在他的《藝概》中雲:

国国“詞有點染。渚卿《雨霖鈴》‘念去去’三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染之。”

国国從上面這幾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柳永詞的寫作特點。

国国另外,善於轉折還可以從上片“都門帳飲無緒”中可以體會之,留戀、情惡、無緒,“蘭舟催發”,俄延、作別,主客觀的不斷衝突轉折來表現之,轉折中使別情達到高潮,甚至對人物的心理、神態都作了傳神的寫照。

国国這首詞在寫景敘情方面均採用了白描寫法,不乏善於傳神之處。如李攀龍在《草堂詩餘雋》中寫道:

国国“‘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願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

国国謝章鋌則在他的《賭棋山莊詞話》中這樣寫道:

国国“微妙則耐思,而景中有情,……‘楊柳岸、曉風殘月’所以膾炙人口也。”

国国儘管此詞為當時的文人士大夫所鄙,但這依然不能抹殺柳永對中國詩詞歌賦藝術創作所作出的重要貢獻之一。我們剛剛已一句一句地把他的《雨霖鈴》讀了下來,欣賞了詞中的畫面,感受到了柳永詞歌賦藝術語言迴腸盪氣的音樂之節奏,同時也感受到了柳永一生的失意與無聊。
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水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望海潮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