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31, 2025

《10分鐘探索日本》EP07:渡來人 (ft.臺大歷史系郭珮君老師)

《10分鐘探索日本》EP07:渡來人 (ft.臺大歷史系郭珮君老師) 臺大日本研究中心 NTUCJS 510 subscribers Subscribe 90 Share Download Clip Save 2,071 views Mar 25, 2025 #北九州 #日本歷史 #飛鳥時代 你知道古代日本的文化技術,許多都來自「移民」嗎? 從農耕、金屬、陶器,到佛寺建築、漢字與律令制度, 來自朝鮮半島與中國的「渡來人」, 曾是古代日本科技與文化的大推手。 北九州成為高科技的第一站,飛鳥時代的佛寺、天文醫學、音樂舞蹈,背後都有他們的身影。 10分鐘,帶你回到古代,看看渡來人如何影響日本的文化面貌! 00:00 精采預告 00:33 本集主題 01:45 古代日本與朝鮮半島的互動交流 04:53 古代日本的科技發展中心-北九州 07:46 渡來人對飛鳥時代以後的深遠影響 特別感謝: 公益財團法人東芝國際交流財團 Toshiba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 臺大日本研究中心 IG:instagram.com/ntucjs FB:facebook.com/ntucjs 官網:cjs.ntu.edu.tw ----------------------------------------- #日本歷史 #渡來人 #彌生時代 #飛鳥時代 #朝鮮半島 #北九州 #對馬海峽 #10分鐘探索日本 #文化輸入不是現代才有 Chapters View all 臺大日本研究中心 NTUCJS 510 subscribers Videos About FB粉絲專頁 Instagram 30 Comments rongmaw lin Add a comment... @葉柏廷-h3e 5 days ago (edited) 感謝研究中心持續上傳影片,也感謝郭老師的分享! 3 Reply @Oceanekman 16 hours ago 十分鐘太短了 希望有更長時間的介紹或講解 1 Reply @孫悟空-kh4dj 1 day ago 最新的基因研究顯示,現代日本人的祖先大約要到古墳時代才定型,彌生時代的日本人的東北亞人種祖先的比例高於古墳時代許多。這原因可能是中國東北南下的人口(如高句麗人)改變了朝鮮半島的人種生態,而古墳時代前又有另一波大量移往日本的朝鮮半島的人。 Reply @孫悟空-kh4dj 15 hours ago 要研究日本人彌生時代與古墳時代相關的歷史,拜近年來的基因科學之賜,日本與國外學者都開始將基因研究的結果列為重要的參考資料,分享一篇重要的論文: 論文名稱:Ancient genomics reveals tripartite origins of Japanese populations 過去主流是認為日本人是繩紋人與彌生人混血而成的,但最新的研究顯示在古墳時代尚有一波大的移民潮,讓古墳時代的日本人與現代日本人的血統更接近,而彌生時代的日本人有較多的東北亞成分。這可能與古墳時代不久前朝鮮半島內的王國與人口變化有關,那時來自大陸東北的人如高句麗南下朝鮮半島。有一說是最早的彌生人是因受這些東北人侵略才逃到日本的。 有相關影片介紹: Groundbreaking Study Rewrites Japanese Genetic Origin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s37Q737lLo Reply @vivienhuang4787 5 days ago 還滿好奇,當時兩地當時用什麼語言交流 2 Reply 1 reply @seanleebale 19 hours ago 現在朝鮮都要唸成“朝顯”嗎?記得以前都是讀做“朝先”的。 Reply @monki543 18 hours ago 我只是好奇國立大學的研究中心,研究出來的卻是三十年前的說法。現在呢?日本天皇家能明確追朔到繼體天皇(西元六世紀),卻來自福井縣(日本海)。這應該如何解釋呢? Reply 3 replies @kalonbrunhild6591 2 days ago 結果日本專家都在歷史系 Reply @monki543 4 days ago https://youtu.be/3s4zsQCzi_w?si=0GTpP2IxpJ3IPY97 Reply @monki543 4 days ago https://youtu.be/EeL2YYjl7vQ?si=1RjDp7X8cHgnzWzB Reply @monki543 4 days ago 朝鮮半島應該靠近華北吧?華北主食是小麥吧?水稻透過朝鮮半島傳到日本? Reply 11 replies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