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
说到毕加索,人们往往会把他和立体主义联系在一起。可我们看毕加索的这幅号称“第一幅包含了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亚威农少女》,你真的觉得它很立体的吗?这种不讲透视,没有光线变化的创作,怎么可能会和立体联系上呢?
顺着这个问题,我查了立体主义的一些资料,竟被北大教授朱青生的一个翻译点醒。立体派的英文原词是 Cubism,朱教授认为立体派其实是把物体破坏成碎片,再重新组合。因此“立体派”翻译成“碎片派”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1
毕加索是现代艺术革命中出来的天才,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当时有人问毕加索:你画的是什么东西。毕加索反问:鸟叫是什么东西?其实,我们看毕加索的画,很多名字我们都比较熟悉,但就是看不懂。我想,不仅是我们看不懂,毕加索自己也未必看得懂。
因为要把一些作品看懂,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艺术如果要懂,那它就是科学,或者是一个知识、一种思想。我们看艺术,本就不应该问这个问题。那我们该如何欣赏毕加索的画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毕加索的画作原理。
我们用一张茶杯的照片来做实验。假设是毕加索,他会怎么画呢?你会发现毕加索画画的特点,就是把任何可以看到的东西拆散开来,变成碎块,为我所用。
首先把图片变成单色。实际上,不同于梵高和野兽派颜色的鲜亮,早期毕加索的画都基本没有颜色。然后,我们把这个茶杯的杯把、杯底都拆开,换到别的地方去。将物体从不同的三维切面切割成碎片,在背面、侧面、底面的不同维度转换。如此一来,便有了下面这样的效果。
毕加索将所有物体打碎,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重新组合,这就打破了几千年来根据现有对象绘画的方式。对于毕加索来说,一幅画就是新的东西,唯他所有。
他把所有可以看到的形象都拆开,依照形象不同以及自己的需要,拼出一个新的物,如此就形成了类似于下面《弹吉他的人》这样的画作。
2
自此以后,人类具备了和上帝一样的能力。因为自古以来,尤其在西方,艺术家都是按照“上帝所造之物”的形象来画画的。如今人们可以自己造物,便也有了创造万物的能力。
这就是艺术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一旦这种变化被建造出来,人们就会跟着艺术去做。而毕加索就是这方面的先行者。所以,毕加索后紧接着出来的流派,就是抽象艺术。抽象艺术就是“做出来”的东西,它不是某个具体的对象,而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样子。在这方面,毕加索影响了很多人。
我们看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画了五个妓女在倚窗卖笑。这幅画与《自由领导人民》那幅画等大,由一个妓女作为中间形象替代引导革命者,是一样的意味。毕加索是想用这样的方法,表达对传统的拒绝,从而引发革命。
一直以来都是统治者表达对艺术的要求,因为只有统治者才需要借助艺术来宣扬价值,控制人心。但这个时候,毕加索认为“每一个人”就是他自己。 认为画本身是一幅画,是人的创造,并不是用画来宣扬什么。
为什么非要让别人给他意义呢?所以毕加索的画没有意义。他画的题材是一种无聊的东西,而当无聊的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表达的全部意义,就是个人的意义、个性的意义。
事实上,毕加索的转变历程,就是从《亚威农少女》开始的。这幅画在 1907 年就完成了,但是 1910 年布拉克的画成功后,大家才注意到毕加索的画。从那时起,毕加索就已经开始探索人自由造型的可能性。
3
在毕加索之前,所有的绘画都必须有对象,毕加索则打破了这一切。什么是先锋?就是在前所未有的地方,有些人用自己的行为和观念,开辟了新的道路。毕加索就是这条道路的最早开拓者,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和权力,有新的机会。
如果说梵高画里的有“东西”,是按照他的想法,把这件东西变成了性情和心情的衬托。那么,毕加索的画的就是他的东西,却没有“东西”。因此,毕加索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到了这个时候,人的价值和权力发生了变革。而毕加索只不过是在变革中,一个显现物和杰出的呈现者。他是一个真正的代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