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5, 2017

唐伯虎书画作品欣赏

唐寅(1470—1523),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数中国历代画家中,唐寅知名度最高,他的名字妇孺皆知,“唐伯虎点秋香”、“三笑”、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叉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唐寅,为“吴门画派”中的杰出代表,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切磋诗文,蜚声吴中,世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 、“近交沈周”。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由于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
唐寅在拜周臣为师后,主要是宗南宋院体,但其画有时也有与沈、文画风相近的作品,如《南游图》。这是唐寅三十六岁时当琴士杨季静离开苏州时赠送给他的。画上人物、车、驴用笔细劲,如纸上游丝。近景的坡上有三四株杂树交柯攒影。中景左侧山岩前一高
士骑驴缓行,后面一童仆拉着车负琴紧随。刚出岩口,右面两个推车人,匆匆赶路。山路曲折,溪水波动,颇见旅途之辛苦。整幅画不着色,山势平缓。而其中一株树
 唐寅学南宋院画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是《雪山行旅》图轴。虽画的是雪景,不宜用很多皴笔,但山石结体仍能看出那南宋院画立方块的造型。高山峻岭中的草堂有两翁正围炉驱寒,还有一高土骑着马由童仆支伞挡雪,行走于琼山玉树之间。画的前景主要是枯树三株,枝干是“直”、“斜”、“直”的折法,向上明面微露白色,而暗面特别浓黑,以示雪意。此外《溪山渔隐图》、《灌木丛筱图》也是这种风格,特别是《溪山渔隐图》是一幅长卷,分十个部分,是唐寅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以南宋院画风格为主的还有《清溪松荫图》、《看泉听风图》、《抱琴归去图》。这些作品用的皴法基本上是小斧劈,皴笔绵密厚重,有的表现了南宋院画的某一方面特色。《清溪松荫图》是典型的小斧劈作品,这是唐寅学周臣时期的精心之作。画面上的远山迎面如巨碑,山头为密密,逐渐疏淡。山腰用云勾烘托山之高峻。这幅画上画一高士呋坐在松荫下昂首观景沉思的样子。高士身上的线条端庄、静穆,势态清高。而其中一松树穿插在岩壁之间,古藤缠绕山峦,有随风微扬之势,用笔老练。
《看泉听风图》主体部分是二高士并坐,正观赏着由岩 洞中流泻的瀑布。瀑布虽不大,然奔流急泻,数处飞流腾跃。唐寅把水势画得极其生动,这是宋院画家们绘画的特点之一。而这幅画的山势突兀,用墨勾皴,明暗清晰,这也是南宋院画特色。树后山岩的皴笔轻而淡,逐渐消失在云间。远山则起走明显,略见山峰,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马远和夏珪作画的一贯作风。《抱琴归去图》也有这些显著特色。

   

    
  
    

 

  


  





     



    

  

  


 核心提示:唐伯虎一生仅娶了两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因难产而死,第二个妻子弃他而走。他的一生中还有一位红颜知己,名字叫沈九娘。就在唐伯虎最困难的时候,沈九娘在精神上慰藉了他。但不幸的是,沈九娘早早病逝,这令他十分悲痛。然后,民间有人杜撰说唐伯虎娶了9房妻妾,这纯属虚构。试想,一个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人又如何能娶得起9房妻妾呢?

本文摘自:《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作者:东篱子,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随着《唐伯虎点秋香》、《风流才子唐伯虎》等影视剧的热播,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唐伯虎给人留下的就是一位才华卓著、风流倜傥、纵情山水的潇洒公子哥儿形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的人们似乎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了唐伯虎风流成性的评价之中。然而,真实的唐伯虎却并不是像影视剧中所描述的那般,也不是像人们所津津乐道传颂的那般是一个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荒唐风流的富豪。实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地歪曲了唐伯虎的本来面目,也可以说是杜撰,或者说是给名人制造绯闻,真实的唐伯虎的确很有才华,但他却并不风流,而是一个悲情才子。他仕途受挫,穷困潦倒半生,妻子弃他而去,红颜知己又先于他香消玉殒,最终他在孤独与贫困中终老一生。
历史追踪
唐伯虎,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公元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公元1524年1月7日)。出身商人家庭,父亲为唐广德,母亲是邱氏,自幼聪明伶俐,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参加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他的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而家境也从此衰败下去,后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苦读诗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心态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仕途心灰意冷,后期以卖画为生。正德年间曾应宁王朱宸濠的邀请赴南昌为其效力,但后来却发现宁王有不轨之心,于是装疯卖傻,而后离开了。唐伯虎晚年生活十分穷困,有时甚至依靠朋友的接济生活,54岁即病逝。
解读真相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唐伯虎的一生充满悲情呢?
1.科场舞弊,绝望仕途
上文中,我们说唐伯虎在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解元”是中国唐代对乡试第一名的称谓),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可谓是人生得意。然而,在他得意之时,人生的挫折也相对伴随而来。
在唐伯虎参加乡试时,文章写得非常出众,当时的主考官梁储对其十分欣赏。后来,梁储拿着唐伯虎的文章给礼部侍郎、学士程敏政欣赏。程敏政读完后也觉得文章写得十分精彩。而赶巧的是,在朝廷举行的会试中担任主考官的官员也正是程敏政。唐伯虎与江阴富商的公子徐经一同赴京赶考,两人多次前往程敏政家去拜访。然而,徐经却趁此机会收买程敏政府上的家童,考试之前就得到了会试的考卷。然而,巧合的是,那一年会试的题目出得极为冷僻,除了唐伯虎与徐经两人之外,考生们都难以答出考题。据说,程敏政拿到这两份出色的答卷时,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这必是唐寅与徐经的。”结果,这句话被一些平时忌恨程敏政的人们听到,于是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皇帝听后大怒,将程敏政、徐经和唐伯虎打入大牢。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买通程敏政的家童泄题一事,并说将窃取试题泄露给了唐伯虎。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的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将程敏政和唐伯虎释放出狱。唐伯虎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然而,唐伯虎感到十分不耻,于是没有上任。而在此时,本以为可以飞黄腾达成为官太太的妻子一听说此事,希望落空,与唐伯虎大吵一场,拂袖而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