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11, 2021

朱淑真|笔下有真情,词中有艳骨

朱淑真|笔下有真情,词中有艳骨 在时光的间隙里 英雄老去,美人迟暮 然而英雄留名,美人却无声 长长的岁月如水流过 红颜未老,心先凋残 历史寂然的回音中 唯余下一堆香灰可寻 寻寻觅觅 却了无佳人踪迹 只能枉叹一句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沿着历史的河流往上走,在宋朝,有这样一个女子。 她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落寞黄昏中,她送雨归去; 平明清晨时,她对花落泪; 她不是林妹妹,却好似林妹妹。 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若黛玉是真实里的虚构,她便是虚构里的真实。 为情生,为情痴,为情苦,乃至为情香消玉殒。 她自号幽栖居士,好舞文弄墨。 传言她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与一代词宗李清照并称为宋代词坛双姝。 她是,朱淑真。 与李清照确切可考的生平不同,朱淑真在历史的烟云中,除了一部《断肠集》,似乎已然成了一个符号。没有确切的生平,只能推测大概生活于南宋初年;没有确定的籍贯,多数将她归为浙江海宁人;作品相传在死后被父母付之一炬,化为飞灰,所谓诗作词集也是为后人魏仲恭收集散轶作品而来。 但这样一个信息模糊的女子,却依旧在历史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道印记。 那个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却不事女红,专好舞文弄墨,吟诗作词。她写春愁,写秋怨,写闺阁小儿女,也写人世间的动人情爱。她的诗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面被世人诟病,一面又被世人传颂。 她的许多词被人视作艳词,她也被人视作淫娃荡妇,她被整个时代摒弃,连父母都不包容,死后甚至不能葬身于黄土,连留青冢向黄昏都成为奢望。 而她却用这样的方式,让那个时代记住了她。 后人称她,红艳诗人。 当年未能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贺铸有一首词写得甚好: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一句芳心苦,道出古往今来多少女儿怨。张爱玲就曾说过,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在男权社会中,丈夫往往是一个女子一辈子的牵扯。遇着良人,或许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李清照与赵明诚,笑看光阴过,赌书泼茶,个中俱有奇趣;而若是所遇非良人,或许就是一生苦夜长,朱淑真便是如此。 魏仲恭在《断肠集序》中如此写到,“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以写其中不平之气。” 生于诗书礼仪之家的朱淑真,自小家境优渥,生活闲适。年少时候,性子也曾如一般少女一样烂漫天真过,她也曾笑语盈盈,或是羞羞怯怯,对未来的爱人满怀憧憬。 她有诗写过,“初合双鬟学画眉,谓之心史书她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她幻想她的爱人,才华横溢,温文儒雅,俊逸无比…… 然而少女的假设,少女的梦幻,在现实的婚姻面前,终究被全部击溃。 她的婚姻由父母一手包办,她的丈夫不是翩翩郎君,却是一介俗吏,粗鄙不堪。虽然朱淑真的丈夫究竟为谁也已无法考证,但在她的诗词中,丈夫俨然如同媸鬼。婚后的生活,于她而言,犹如炼狱。她曾有诗描写过: “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她想要的风花雪月、琴瑟和鸣、夫唱妇随,都化作了一场旧日春梦。她的精神世界越是丰盛,现实世界便越是贫瘠。生活像是与她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当年未能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宁可报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倘若是一般女子,若是所遇非良人,或许喟叹几声便是死心认命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由他去。而朱淑真却非一般女子。 自小她接受的教育让她无法认命。她自认有不菲的才华,有不俗的容颜,她值得更好的人,她不甘心与一俗吏庸碌无爱一生。在婚姻中,与其要两个人的孤独,不如要一个人的圆满。所以她写下“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这样的词句。 在当时,这样的发声无异于公然宣告要“红杏出墙”。所以世人看朱淑真的词便好似看淫词艳曲,目光中都带着一种异样的审视。 关于朱淑真的结局,后世有几个版本,流传最广的是说她因婚姻不幸,饱受情感折磨,最后郁郁而终;也有人说朱淑真不甘与不爱之人度过余生,所以大胆走出这段残破的婚姻,回到娘家,也因此不为世人所容;还有人揣测她走出婚姻的囹圄,与爱慕之人携手私奔,同样为世人所不容。 无论哪一种版本的结局,朱淑真终究都是为情而死。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朱淑真满腹的才情便注定她要背负德寡的猜测,而她大胆的诗词又好似一场又一场的发声,以一个女子柔弱的姿态对抗整个时代,不惜以命为注,只为给自己赢得一段真情。 笔下有真情,词中有真爱 朱淑真被后人称作“红艳诗人”,因她多写闺阁之情,又多有大胆露骨的词述。 诗本被视作正统,词为诗之余,词中可调笑,可戏谑,可传情,诗却是言志达意的。传统的诗人往往不会以诗来写平日艳情,而朱淑真的诗中却没有这些规矩。不同于男子强作闺音,她的诗或词都可谓是“我手写我心”,虽有艳语,却是情真。 少女时期的她,满心娇憨。春花烂漫时,她在漫漫春花丛中笑。不把自己锁于高楼深闺,只是斗酒寻花,把酒清风,生怕错过好时节: “斗草寻花正及时,不为容易见芳菲。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伴酒卮。” 与友人围炉赏诗,犹如红楼夜宴: “围坐红炉唱小词,旋𥬠新酒赏新诗。大家莫惜今朝醉,一别参差又几时。” 看花看水,俱是曼妙光景: “淡红衫子透肌肤,夏日初长水阁虚。独自凭栏无个事,水风凉处读文书。” “竹里一枝梅,映带林逾静。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省。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与情人相约月下,情意缠绵,言语率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她要两情久长,也要朝朝暮暮:“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至情路坎坷之时,她写万物都染上了愁的颜色:“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人生最难得的便是真,朱淑真人如其名,一生活得真性情。出阁前是少女娇憨的真,出阁后是满腹清愁的真。一喜一悲,俱是真。因这真,朱淑真耗损一生的元气,情尽之时,香消玉殒;却也为这真,她的人生孤独而丰盛,鲜活不已。 “诗情画意”朱淑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爱好宋词的人,想必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很熟悉。关于它的作者,一说欧阳修,另一说认为它出自南宋女词人朱淑真。 提及朱淑真,一般人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和同朝李清照的显赫声名相比,她的光环要暗淡很多。但是,翻开她的作品《断肠集》,则令人刮目相看,其诗词有三百多首。仅从数量而言,远超李清照,可谓古代高产的女作家。而更难得的是,她还是位美貌女子。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朱淑真也难逃这一厄运。 关于朱淑真的生平事迹,争论较多。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 她大约生活在南宋时期,出身于一般官宦家庭,家境富裕,耳濡目染再加上天资聪慧,年少的她饱读诗书,精通翰墨,是个冰雪聪明如林黛玉般的女孩儿。可惜,这样的女子却不幸嫁了个世俗小吏,俩人缺乏共同语言,精神上无法沟通,最终婚姻不幸,抑郁而终。 01· 古代官宦家的女孩儿,在未出阁前生活都比较悠闲惬意。日常起居饮食皆有丫环们侍候,整日呆在朱门绣户里,要么学些女红,要么闲庭信步,斗草寻花,听风赏雪,早早盼望着嫁个如意郎君,人生也就圆满了。不过对于朱淑真而言,她的平常活动远不止这些,她喜好吟诗作词,舞文弄墨。和男子追求功名利禄不同,她作诗仅仅因为喜欢,性之所好,情之所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想,抒发一下伤春悲秋的小情绪。 因此,少女时期的她沉浸在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世界里。在她的笔下,杏花是"浅注胭脂翦绛绡,独将妖艳冠花曹"; 梨花是"朝来带雨一枝春,薄薄香罗蹙蕊匀"; 海棠是"胭脂为脸玉为肌,未赴春风二月期"; 茶花则是"白玉体轻蟾蜍魄,素纱囊薄麝脐香"…… 这样的笔触,那是写花,分明是以花喻人,写尽了少女的娇艳、明媚与轻盈。她如同生活在大观园里的小姐,过着精致、富足、闲适、慵懒的生活: 柳垂新绿腻烟光,紫燕惺松语画梁。午睡忽惊鸡唱罢,日移花影上窗香。(出自《春日杂书》) 即使有忧愁,也不过是感叹时光易逝罢了。年年岁岁,春去春回,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哪个女孩不希望自己青春永驻呢? 借春逝表达对青春的留恋,是诗词中经久不衰的主题。朱淑真的这首《蝶恋花》,写得颇为别致清婉: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词的上片说垂柳千万缕却系不住青春,风中的柳絮随春而去,不知飘向何处。如此描写既形象生动又浅白易懂。下片写山川绿野中听到杜鹃的啼叫,原本寂静的画面被打破,平添了几份伤悲,怎能不让人愁苦。词的结尾两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押韵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意境凸显。02. 及笄之年,朱淑真不仅出落得袅袅婷婷,且才容名冠一时。她幻想着心中的他是个才貌双全的青年,有朝一日能功成名就,骑着高头大马,迎娶她。但生在封建社会,有几个女孩儿能自由恋爱并嫁给自己心仪的人呢? 大多都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她的夫君是官府中的一个小吏。本想着对方好呆是读书识字之人,举止仪态、谈吐气质也差不到哪里,可谁知丈夫竟然是个相貌丑陋、胸无半点文墨的凡夫俗子。 梦想中的琴瑟和谐变成了鸡同鸭讲,实在令人失望。 即使是这样,她 仍然没有放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她尝试着换一种沟通方式,来慢慢地靠近丈夫,使平淡的婚姻生活变得有趣。如有一次丈夫出门在外,几月未归。身在朱门中的她,忽然灵机一动,写了一首《 圈儿词》,寄给丈夫。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 这首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直白,无非是妻子向离别的丈夫诉说自己的相思之情。可是不解风情的男人仍然无动于衷,并没有任何的回应。 这种冷漠于婚姻而言,无疑是具有伤害性的。 因在当时的社会里,女子结婚后的任务就是相夫教子,她们不可能像男子一样抛头露面,谈笑风声,指点江山,只能整日呆在宅门里,足不出户。庭院深深深几许,寂寞惆怅无人诉。朱淑真轻轻地铺开一红笺,用梅花小楷诉说自己的心事: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鹄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减字木兰花》 五个"独"字,写尽自己的孤独与百无聊赖,暗自伤神,以泪冼面,无心梳妆,有谁能看得见这样的相思之情呢? 一身愁病,彻夜难眠,只好剪弄灯花。读到这儿,不由得想起南唐宰相词人冯延巳的"和泪拭严妆,落梅飞晓霜",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样的相思闺怨,不一样的表达,都将女子的神态动作写得淋漓尽致。 妻子的满腔深情在丈夫眼里不过是无病呻吟。当他回家后,发现屋内到处铺满了纸,映入他眼帘都是"断肠" 二字: "芭蕉叶上梧桐雨,点点声声有断肠"; "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 ;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他非但没有怜香惜玉,反而愤怒地摔门而去。此后,竟然常常不归家,在外寻花问柳,在青楼女子香软艳丽的怀抱中寻找刺激。 精神上的不对等,是婚姻最大的不幸。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位金石收藏学家,虽在诗词方面无法和李清照相提并论,但至少他有精神上的高级追求,故俩人虽也不和谐,甚至赵也曾一度有章台之遇。但总体而言,李赵的结合在封建社会算是比较美满的婚姻。 朱淑真,内心里何曾不羡慕"赌书泼茶"的生活,但当努力白费,一切都是枉然时,剩下的只有满腔的怨恨和彻底的绝望。 没有共同的语言,缺乏精神上的沟通,还失去最起码的自尊,这样的婚姻生活,不是温馨的港湾,而是囚禁的牢笼。愁苦、郁闷,幽怨之下,朱淑真写下了《愁怀》: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丈夫和自己如同鸥鹭和鸳鸯,两者本就不能相提并论,却偏要放在一个池子,怎能共处? 于是她发出"何以休生连理枝"的感叹。 03. 面对不幸的婚姻,朱淑真作出了一个在当时离经叛道的举动-----休夫。此后,她像一头脱缰的小野马,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当她遇到年少时曾让她心动的书生时,压抑在心底的那种激情重新被点燃。她陶醉在爱情的欢愉中,忘了身份,忘了周围的一切: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一一《清平乐》 夏日里,她和他携手漫步在湖边,清风徐来,荷花盛开,好不惬意。忽然一阵细雨飘过,不得不停下脚步。搁在现在,这是一幅夏日里常见而又浪漫的情人约会图。然而,在一千多年前,男女在公众场合携手散步是令人惊诧的,但更让那些卫道士们辣眼睛的是"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这种当众打情骂俏,公然倒在对方怀里,撒娇调情,对非烟花风尘女子而言,真的是惊世骇俗之举! 爱情来了,什么都不管不顾。朱淑真以一种飞蛾扑火的精神勇敢地追求自由和幸福,她频繁地和恋人约会。那美妙的元夕之夜啊,多希望时光就此定格,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元夜》 火树银花,锣鼓欢天,喧闹的元夕夜里,他俩又一次幽会了。月朦胧,鸟朦胧,在这样唯美的景色里,两情缱绻,爱意缠绵,多希望和他永不分离。 走出了死水般的婚姻,朱淑真以一种超越时代的非凡勇气追求爱情,她爱的如此投入、如此炽热,全然忘记了所谓的封建礼教。然而,在爱情之火越来越旺的时候,那个男子却退缩了。 又是一次元夕之夜,她独自徘徊在大街上,灯火依旧阑珊,月色依旧撩人,可是却不见那个熟悉的身影,空留她久久的等待。泪水止不住地滑落,沾湿了衣袖。她爱的人,永远不会再来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 其实他远没有那么坚强勇敢,他被她的大胆、毫无顾忌吓破了胆,他无法面对世人的指指点点,和一个主动休夫的女子在一起,尽管他也喜欢她的美貌痴情,欣赏她的出众才华,留恋她带给他的生命激情。但在现实面前,他是个怯懦的人,他退缩了。他选择避而不见,匆匆另结新欢-----那怕那又是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 众人的非议与指责,情人的逃避与背叛,面对这一切,朱淑真的决定是那么坚定,为情而生,亦为情而死。她平静地走向湖边,纵身一跃,那轻盈的身躯像一只飞舞的蝴蝶,扑向水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04.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朱淑真死后,她的诗词被父母付之一炬。在他们内心深处,可能会悔恨让女儿读书识字,更恨这些咏月又吟风的诗文害了女儿。这种极端的方式使得一代才女的作品所剩无几。那首散落在人间的惊艳之作《生查子》也被误认为出自大师欧阳修的手笔。 后来,有一位魏仲恭的男子发现了散落在人间的朱淑真的词,读罢甚为感动,有感于一位才情出众却又满腔愁怨的女子,怜其才,叹其遇,便将这些作品整理成集,并根据诗词中处处弥漫着断肠忧怨的特点,将其命名为《断肠集》。 聪明又富才华的女子多半不堪命运的摆布,总想摆脱不幸婚姻的束缚,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勇气和选择,若在今天,可能会获得别样的人生,活出自我,活出精彩。然而,放在封建社会,无疑是以悲剧而告终。 朱淑真,以至情至真至率的文字写尽女子的忧怨和对爰情的追求。她短暂的芳华,犹如惊鸿一瞥,为古代女性文学留下一抹鲜红的色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