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02, 2013

陳省身的一生

影片简介

陈省身, 1943
1943年的陈省身
“山长水远:陈省身的一生”(2010年)深入介绍这位卓越数学家的生平。他不仅有令人钦佩的数学贡献,他不遑多让的做事方法和远见也促成了中国和西方沟通的桥梁。这部传记纪录片跟随陈省身经历20世纪一幕幕的剧烈变动,刻画出一位毕生奉献给纯粹数学的古典中国哲人。
陈省身(1911年-2004年)被誉为现代微分几何学之父。
陈省身与老师
陈省身与老师,约摄于1930年
陈省身启蒙于传统中国教育,1930年代至德国汉堡和法国巴黎进修数学,并以发展当时顶尖的微分几何学家埃利·嘉当(Elie Cartan)的理论崭露头角。

埃利·嘉当
埃利·嘉当 (Elie Cartan)
他最重要的贡献始于1940年代,他简洁漂亮地证明高斯-博内定理,引进示性类,现称为“陈类”。二战及战后期间他在普林斯顿的高等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和中国工作,并培养新一代的中国数学家,直到1949年共产党掌握政权为止。同年他回到美国,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60年他转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创建几何学中心,之后于1981年成为伯克利“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的共同创办人。1980年代,由于他响亮的名声,中国领导邀请他协助重建中国的数学研究。陈省身安排优秀的中国学者至欧美进修,并邀请欧美数学家至中国举办专题研讨会。到了1986年,透过中国政府的协助,他在天津的南开大学设立了南开数学研究所,即今日的“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陈省身与邓小平
陈省身与邓小平
在其长远与卓越的职业生涯中,陈省身致力培养回归古典中国哲学的价值观。 他在数学领域的高度成就,赢得毛泽东之后的中国领导们,特别是邓小平与江泽民, 的尊重 。有了他们的大力协助,陈省身得以复兴中国的数学研究,也培养出新一代的优秀中国数学家。数位世界知名人士,例如田刚、丘成桐都视陈省身为导师。在文化大革命的黑暗时期,中国的大学关闭、学术活动停滞,陈省身协助他们在文革后前往西方国家进修。到了1980年代,陈省身开始定期造访中国之时,他已经成为名人。每位学子都听过他的大名,只要他踏出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电视台镜头就跟着他,记录他的一举一动。
陈省身於数学科学研究所(伯克利)
陈省身于伯克利的数学科学研究所
1999年陈省身从伯克利搬回中国定居,并于2004年在天津病逝。
本纪录片透过访问杰出数学家、朋友、子女,追溯陈省身的一生与成就。大部分片段于2010年在伯克利、麻省理工学院、纽约、普林斯顿、北京以及天津拍摄。本片包括档案影片和2000年陈省身于伯克利数学科学研究所的访问片段,这部片探索陈省身成为开创性的数学家和研究机构创立者的成功根源。
“陈省身他能让人信服、推动事务的不凡影响力从何而来?” 本片提出这个问题。他散发一种特别的威严感。“如果你认识他,就知道你进了核心圈”,伯特伦·科斯坦特这么说。
伯特伦·科斯坦特
“他散发一种特别的威严感;如果你认识他,就知道你进了核心圈。”-伯特伦·科斯坦特
“每当我们要向校长提出特殊要求的时候,我们总是带陈省身一起去,而总是奏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家罗伯·柯比说:“他有一种份量,一种庄严感。不知怎么,他总能让人听他的,照他的意思去做。”
陈省身的权威地位部分来自他1940年代的早期数学成就。“陈省身在高级研究所完成两项非常重要的成就,”罗伯特·奥瑟曼如此解释。 奥瑟曼与陈省身合作著书,也曾是伯克利数学科学研究所的同事 。“第一项是他证明了高斯-博内定理,从那衍生了‘陈类’,这项几何学、拓扑学和代数几何学中最根本的复示性类。”“无法想像微分几何没有陈类的存在”,与陈省身共同创办数学科学研究所的卡尔文·摩尔补充道。现在陈类已经无所不在。 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罗伯特·布莱恩特补充,“人们大量学习陈类,成了我们思考方式的一部分。”
这些成就替他水涨船高的声望铺路。特别在中国,早在1980年代,他就好比大明星,国家领导不仅款待他,更重要的是放手让他重建数学研究。他代表中国数学家所作的努力,和在天津建立一所新研究所的贡献,都确立他作为中国的一位现代文化典范的名望。
陈省身,明星般的老师
陈省身,明星般的老师
陈省身和江泽民,1989
1989年陈省身和江泽民合影
陈省身在晚年成为一位慈祥的老师, “山长水远”描写他如古典中国哲人的传统为师之道。
陈省身了解他的参与和贡献能嘉惠众人,他促进了中国学生的教育机会,并提升了中国的数学研究水准。
陈省身於南开大学授课
陈省身于南开大学授课
陈省身奖
陈省身奖章

“山长水远:陈省身的一生”(2010年)是Zala Films制片公司制作的一部16分钟短片,是两部陈省身纪录片中的第一部,受伯克利数学科学研究所委托制作。短片於2010年8月在印度海德拉巴市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颁奖仪式中首映,为第一届陈省身奖颁发仪式的一部分。此奖每四年赠与一位数学家五十万元的奖金,并规定奖金的一半捐出用以赞助数学研究。

2010年12月制作团队继续拍摄,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与尤东·西蒙和凯伦·瑞契(Karin Reich)进行访谈,另外也在豪斯多夫的波恩大学访问陈省身的故友弗里德里希·希策布鲁赫(Friedrich Hirzebruch)。
有一段关键片段是在2011年2月与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访谈,他从小就认识陈省身。杨振宁的父亲在30年代初期是北京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陈省身是他的门生之一。杨振宁和陈省身的人生历程多有交会,其中最精彩的交会点是杨振宁发觉他在50年代推算出的物理方程式与杨振宁在50年代发现的数学方程式,两者的结构一模一样。他们也都是海外华人在80年代首批回中国帮助重建科学与数学教育的先驱。
同名的传记长片(54分钟)于2011年完成,并在世界各地的陈省身诞辰百年纪念活动首映,包括天津南开大学(2011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1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以及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2011年11月17日)。
电影已推出影碟, 包括6段特别收录片段,请点选订购单。
“山长水远:陈省身的一生”由西蒙斯基金会赞助制作。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