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8, 2020

诗词格律三日通(来自: 新梦书馆)

诗词格律三日通

2020-04-29  rongmawlin  

 



开头的话:

1
、我只是很感性的认为。对一个几乎不懂格律、智商在90以上的人来说。诗词格律有三天时间就足够了。这个三日通盖源于此。因此,这里所写的可能会在今后的某一天作一些修改。以便更切合一点实际。


2
、我的三天的概念。实际上准确地说应该是三个课时。但是我相信一个人一天中如果全部都沉浸在平平仄仄中。对大脑是会有损伤的。我可不想看到有人因此而变得神经兮兮。所以我觉得每天上一节课。然后自己再花点适当的时间去消化一下。那是最有效的。


3
、任何学习都是需要花力气。如果仅仅看这个三日通。您只能知其然。只能了解一点皮毛。只有自己亲手去写了。才会有进一步的认知。如果您压根儿就没有写得打算。我觉得完全可以节约这个时间。不必再读下去。


4
、我教诗词格律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许多东西都已经淡忘。而现在又实在懒得再去翻资料(写教程而不翻资料。这实在是一个很恶劣的行径)。所以如果有遗漏的重要内容。您可以补充。先谢了。


5
、诗词格律有的人可以研究一辈子。说它是中华文明中的瑰宝、博大精深等等等等都不为过。三节课自然只能是一个入门。但是我希望做到使您使用时会觉得基本够用。更多的。欢迎初学者来进行格律方面的交流。



第一日、基本常识
一、句

1
)讲究格律的诗也叫近体诗。一般情况下即指律诗与绝句。律诗总共四联八句。绝句则是四句。


2
)词的句数则根据不同的词牌有所不同。最少的只有两句。目前能见到的最长的《莺啼序》则有十七韵四十六句。

二、字


1
)律诗一般按照每句的字数不同分别称为七律、五律。七律每句七字、五律每句五字。绝句亦同。


2
)词的一个句子有长有短。短的只有一个字。如《十六字令》。长的则可以有九个以上的。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寸光所及。欢迎教正。)

三、韵


1
)近体诗一般都用平声韵。且用韵要求比较严格。通常情况下。除了第一句可以用读音近似的邻韵外。其余的都要求在同一部中(韵书中将读音相近的分为一个部。当然。这里说的是古音)。


2
、词的用韵就宽松多了。比较接近现代语音实际。即只要发音近似的部。基本上都整合在一起了。

四、平仄

古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就是平。上去入就是仄声。

现代汉语中语音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其中阴平阳平属於平声。上声去声属於仄声。
写古体诗词用古音当然最好。但是如果全部用现代语音也未尝不可。但是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古音今音在同一个作品中是不能通用的。


第二日、粘对、对仗

一、基本概念

1、音步:诗词中用来表现节奏的音组叫音步。有的也叫节奏、顿等等。一般两字为一个音步。

2、平音步:第二个字是平声的称为平音步。

3、仄音步:第二个字是仄声的称为仄音步。

4、失替:一个句子中,一般情况下音步的平仄应该交替,否则就叫“失替”。

二、什麽是粘

在近体诗之平仄格律中。第二句与第三句、第四句与第五句、第六句与第七句之间的平仄,其音步与音步应该大抵相同。也就是平音步对平音步、仄音步对仄音步。这就是“粘”。不遵守这种格律者,称为“失黏”。

三、什麽是对

在近体诗之平仄格律中。首句与次句、三句与四句、五句与六句、七句与八句之间的平仄,其音步与音步应该相反。也就是平音步对仄音步、仄音步对平音步。这就是“对”。不遵守这种格律者,称为“失对”。

举例:

梦幽帘
斜晖一片映桅栏,
半点生平墨未干。
岁月无心随梦懒,
娇花有意嫁柴轩。
春光照岸萦新色,
弱柳临池涉紫烟。
最是闲来常少恨,
余香一枕睡幽帘。(红字为粘,蓝字为对。)

四、对仗

近体诗的律诗是有对仗要求的。主要就是第二、第三两联。如上例中的“岁月无心随梦懒,娇花有意嫁柴轩。”“春光照岸萦新色,弱柳临池涉紫烟。”。

对仗的要求。我认为主要是一个结构上的一致。而不是字词上。汉语其实是无所谓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这个概念是近人引入西洋语法后才有的。但是他很不中国。完全不符合汉语实际。所以才会弄出诸如此类活用之类的怪胎。所以。很多情况下在诗词中这种所谓的“词性”的要求是很不讲究的。这个我们在阅读唐诗时一定会有所心得。如果死扣词性就会误入歧途。


第三日
一、违律
如果一首格律诗失替、失对、失粘了,那麽它就是违反了格律。而失粘失对的根子,则是在失替。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只要知道失替这个概念,你的句子就可以是一个符合规则的律句,而且,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避免失对,而不失对,这就是一个符合规则的联。就这个意义来说,练习对联对学习格律诗是一种很好的帮助,一种打基础的方式。

二、律句

一个完美的律句,其标准在於音步的平仄交替。因此,正格的律句只有四句(红字体现了平仄交替):

1
)仄仄平平仄、2)平平仄仄平、3)平平平仄仄、4)仄仄仄平平

每一首诗,都是从任一个律句起头,然后按照:(1)逢双必须押韵、逢单必不押韵(除首句);(2)联内对、联外粘。这样两个原则缀连而成。

例如以上面第一句起首,第二句根据对的要求就只能用平平开始的23句,而逢双必须押韵的原则就只能选第二句;然后根据粘的原则就只能用用平平开始的23句,而逢单必不押韵的原则就只能选第三句;最后再根据对的要求就只能用仄仄开始的14句,而逢双必须押韵的原则就只能选第四句。所以,如果是按第一句句式起首的诗的格律就是这样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曾有人根据这个一般规则,编一句顺口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确定音步性质的正是第二四六字。

三、拗救

我们常说不要因律害义,有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就不得不违律。在既想破例又想遵律的时候,就不得不去丰富律的内容,添加一些特殊的律,这个,就是通常所说的拗救

常见而且重要的拗救不多,上述四个句式各有一种情况,这样比较好记:


1
、仄仄平平仄句式中的第三个字是必须平的,如果不得不仄,那麽其对句的第三字必须平,作为补救(成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另外,如果第四字不得不仄了,也要用对句的第三字救: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平平仄仄平句式中的第一个字是必须平的,否则就是犯了孤平的忌。如果第一字不得不仄,那麽第三字必须平,作为补救(成为仄平平仄平);


3
、平平平仄仄句式中的第三个字是必须平的,如果不得不仄,那麽第四字必须平,作为补救(成为平平仄平仄);


4
、仄仄仄平平句式中的第三个字是必须仄的,否则就是犯了三平尾的忌(此句无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