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不要說書畫界,就算是世人也無人不知王羲之,無人不曉《蘭亭序》今天要講的,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起源於一次風雅的社會名流Party
永和九年,王羲之在蘭亭組織了一次活動
謝安、孫綽等四十多位社會名流到場
曲水流觴,飲酒作詩,好不快活

文徵明 《蘭亭序圖》局部
哦對了,大書法家王獻之是一首都沒憋出來
因為人家還不滿十歲啊!

後來,他們決定將當天創作的詩編成詩集
請王羲之作序,這就有了《蘭亭序》

沒想到,原作竟然是草稿
當時王羲之是一揮而就,草擬了一篇序文
據說,第二天他準備抄寫成正稿時
反覆抄寫,都覺得氣韻布局和筆畫結構都不如草稿
他又是驚奇又是苦惱
一是為自己的書法所驚喜
二是草稿太多塗改,不好拿去見人啊

最後他還是挑選一份正式抄寫的拿去作序
但他也把草稿保留下來
像傳家寶一樣留給了兒子王獻之
我們今天所見的,就是這份草稿版
所以你仔細看,會發現《蘭亭序》有多處塗改

超級粉絲唐太宗,耍計得真跡
唐太宗是王羲之的超級粉絲
不惜花重金,四處搜求王羲之的書法真跡
唯獨沒有《蘭亭序》
御史蕭翼也在幫皇帝尋找
最終將目標鎖定為辯才和尚
辯才是王羲之第七世孫智永和尚的得意弟子
很有可能藏有《蘭亭序》!

於是蕭翼放長線釣大魚
假扮成書生接近辯才,找他切磋書法
一來二去,言談甚歡,變成了知己
一天晚上,終於引得辯才取出《蘭亭序》
他當場拿出唐太宗徵召《蘭亭序》的詔書
人證物證俱在,皇帝之命,不能不從!

沒有真跡,感謝還有山寨
王羲之距今1700年了,一幅真跡都沒留下來
現在所見的王羲之墨跡全是後人臨摹的
而《蘭亭序》唐宋時期的古摹本也只有十幾件而已
所以在這件事上,得感謝唐太宗山寨
他詔命當時的書法名家臨摹《蘭亭序》
其中就包括虞世南、歐陽詢、馮承素等人
然後他就拿這些山寨的《蘭亭序》賞賜給大臣們

上圖《蘭亭序》為馮承素的摹本
我們今天看到的《蘭亭序》也是摹本
據說是用雙勾描摹,就是象畫工筆國畫那樣描摹
雖然真跡失蹤,但萬幸還有摹本
才能讓後世感受到《蘭亭序》的風采

王羲之的喜和悲
《蘭亭序》一開篇,是很美好愉悅的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的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這一天,忽然覺得生命這麼美好
在喪亂年代長大的王羲之,很少這樣心情舒暢

王羲之手札《喪亂三帖》,表現出他悲觀、愁苦的情緒
但《蘭亭序》後半段是比較悲哀的,他說
古人在蘭亭聚會雅集,留給今天一紙滄桑
而我們今天在這裡聚會,也很快樂
可是以後的人,也可能感慨我在這裡的存留
大概也覺得我們很悲哀啊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王羲之對生命的無常感
全在這悲喜交集裡的感慨里了
當你讀懂了這個,再從書法的角度看《蘭亭序》
就會更深刻地感受到這其中的魅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