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10, 2013

岳飞

岳飞

百科名片

岳飞像(明代,故宫南薰殿旧藏)  
岳飞像(明代,故宫南薰殿旧藏)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3],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他挥师北伐,先后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12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为朝廷杀害。[4]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5]。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栖霞岭
中文名:岳飞
别名:岳鹏举
国籍:中国(宋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
出生日期:1103年3月24日(二月十五)
逝世日期:1142年1月27日(腊月廿九)
职业:军事统帅
主要成就:收复襄阳府等六郡之战
主要成就:平定杨幺之乱
取得郾城颍昌大捷
朱仙镇大捷、三援淮西
相传是岳家拳岳家枪的创始人
代表作品:《满江红》、《小重山》、《乞出师札子》、《五岳祠盟记
官职:湖北、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爵位:鄂王,谥武穆,后改忠武
称号:民族英雄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汤阴岳飞庙塑像
  汤阴岳飞庙塑像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人。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中国民族英雄,[1-3]抗金名将。他精通韬略,也精于骑射,并长于诗词书法。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他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6]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以身作则体恤部属,岳家军有“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的军纪。连金军也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5]
宋金时期,金灭、灭北宋占据中原,又频繁发动南侵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淫掳,许多城市重镇经金军洗劫,几成为空城。给国家、民族带来巨大灾难和痛苦。因此,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破坏损失,是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宋史》称岳飞“忠愤激烈,议论持正”,所言颇当。而赵构秦桧、万俟卨等汉奸将永远是千古罪人。 [7]

编辑本段生平述略

三次投戎

人民美术出版社《岳飞传》连环画封面
人民美术出版社《岳飞传》连环画封面(15张)
公元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岳飞诞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少年岳飞,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之书,常手不释卷。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不逾月尽悉其术,能左右射。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能挽弓三百宋斤,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1122年(宣和四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宣抚司官员刘韐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飞请命前去除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这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又到河东路平定军投戎,被为偏校。
1125年(宣和七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答应议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等三镇与金。
1126年(靖康元年),钦宗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钦宗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
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她决不愿意拖累儿子,而是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8],还为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刺字者是否岳母尚存疑)。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4][7][9]

初露峥嵘

靖康元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腊月初一日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赵构命他南趋濬州(今河南浚县西北)、滑州方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自己则率领元帅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抗金形势图
  抗金形势图
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一支300人的骑兵小队前往魏县李固渡进行侦察。忽与金兵遭遇。飞一马当先,冲杀过去,轻取敌将首级,宋骑随后掩杀,金兵逃窜。初次小战,飞的勇敢和武艺便得到显露。
刘浩军至濬州渡黄河,不料被金军骑兵截断,前军兵力单薄,只得追随元帅府人马北上。这时副元帅宗泽也赶到大名,赵构不纳宗泽全力营救开封之言,与汪伯彦等又继续向东平转移,只与宗泽一万人马往援开封。飞随刘浩部隶属宗泽,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今河南濮阳),与金军十三战,每战皆捷。飞英勇奋战,以军功迁为修武郎
1127年(靖康二年)二月,岳飞随军转战曹州,他挥动双锏,身先士卒,直贯敌阵。宋军以白刃近战打败金军,追奔数十里。飞因功迁武翼郎[10]刘浩的2000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的柏林镇后,元帅府又命他改隶黄潜善,不再让宗泽指挥此军。这时黄潜善掌握着36000人马,却只知保存实力,按兵不动,使只有二万五千人的宗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宗泽虽取得了一些胜利,队伍却也有不少损耗,难以伤及金军元气。
是年四月,金军从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满载着金帛、珍宝北上,徽宗、钦宗二帝和皇室成员、机要大臣、百工等3000余人都做了俘虏。北宋至此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赵构虽起用了抗战派名臣李纲为左相,但仍旧对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等人颇为器重。赵构采取黄潜善等避战南迁的政策,预备南行“巡幸”,欲退避到长安襄阳扬州等地。时年25岁的岳飞得知这个消息,不顾自己官卑职低,披肝沥胆,向宋高宗赵构“上书数千言”,其略云:
岳飞书法拓片
  岳飞书法拓片
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11]
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换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且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
岳飞的抗金决心并未因此动摇。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八月,岳飞渡河北上,投入当时“声满河朔”,正多方收揽英才抗金的河北西路招抚使张所营中。张所知悉飞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便留他在“帐前使唤”。由于岳飞的非凡见识、高超武艺,张所终于决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补修武郎”,继而又升为统领,后又升为统制,分隶于名将王彦部下。[12-13]
然而高宗、黄、汪等为了向金人乞和,有意打压朝中的抗金力量:先是坚决主张抗金的李纲被罢相,继而张所也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遭贬谪发配岭南,最终死于贬途。被张所派去收复卫州等地的王彦、岳飞一军,也因河北西路招抚司的撤销而成为孤军。
王彦驻军卫州新乡县的石门山, 为集结金军所包围,因此谨慎出战。岳飞有些年少气盛,责备王彦胆怯:“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率 领部下擅自出战,攻占新乡县。金军误以为王彦、岳飞军是宋军主力,于是抽调各路人马,云集新乡,准备与宋军决战。王、岳军仅七千人,被金军围困,在突围中 溃散了。飞与彦不和,自率部转战太行山区,其间曾多次袭击金军,生擒金将拓跋耶乌,刺死敌酋黑风大王,迫使金人暂时退却。[14-15]
[4][7][9]

再归宗泽

宗泽像
  宗泽像
李纲罢相后,东京开封府的留守宗泽就 事实上成为抗金的中心人物。宗泽和北方的民间自发抗金武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收编了号称百万人的大军,积储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粮草。泽委任王彦为“制置两河 军事”,彦便派人命岳飞所部“赴荣河把隘”。飞和彦难以共事,便决定率领部伍南下东京开封府,再次接受宗泽的领导。宗泽珍惜岳飞的才干,体谅他的爱国之 心,原谅了飞的违反军纪(指率队离王彦之事),留在营中听候差遣。
十二月(1128年1月),金军大举南侵,进犯孟州汜水关[16]。宗泽即派岳飞为踏白使,让他率领五百骑兵前往侦察。飞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凯旋后,即被宗泽任命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17]
建炎元年冬到二年(1128年)春,金国分兵三路全军出动,在东京开封府所属及其毗邻的州县,宋金两军进行了剧烈的拉锯战。宗泽坐镇东京留守司,虽四面受敌,仍从容地调度军队,部署战斗,使金军无力攻下开封。正月里,开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时张灯结彩。岳飞于滑城之战、胙城之战、黑龙潭之战中,均表现突出,颇有战功。一日宗泽招见岳飞并授以用兵作战阵图,且说:“尔勇智材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古法,今为偏裨尚可,他日为大将,此非万全计也。”飞回答:“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18-19]”这番话终于使宗泽点头称是。
建炎二年四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宗泽和王、马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这年六月止,宗泽上陈述恢复大计的奏章达24次,但始终没有取得高宗的支持。年近古稀宗泽再也支持不住,背疽发作,于七月初一含恨离世,临终前仍然高呼:“过河!过河!过河!”[7][9]

开封弃守

宗泽死后,杜充继任东京留守。其人“性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20]”,置宗泽生前的计划于不顾,北伐终告夭折。
岳飞画像
  岳飞画像[21]
1128年(建炎二年)八月,金军再次南侵。一次,飞奉命驻守竹芦渡,用疑兵之计打败金军,因功转武功郎[22]
1129年(建炎三年)正月,岳飞奉东京留守司的命令从守卫北宋皇陵的驻地西京河南府返回开封。杜充出于排斥异己的动机,命飞向守城将领张用王善袭击。时王善驻扎城东,张用驻扎城南,岳飞、桑仲、李宝诸人驻扎城西,均负有守卫京师重任。飞不愿自相残杀,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问斩相威胁,勒令飞出兵。飞有以往擅自脱离王彦的教训,无法抗命,只能出战,南薰门之战,以八百人击退张、王部数万人,以功升武经大夫。杜充又派马皋等继续追击张、王部,却被打败。张用久攻淮宁不下,引军离去,自此成为游寇,后终被岳飞收降。此后飞随陈淬多次与王善作战,王善率部东流西窜,最后降金。飞因多次战功先后转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
上年八月开始南侵的金军,于是年正月又先后攻下徐州淮阳泗州,进袭扬州。二月初三日,南迁扬州的宋高宗得到金军攻陷天长军(安徽天长)的消息,惊慌失措,落荒逃至杭州。五月,苗刘兵变被镇压后,高宗移驾建康。就在高宗移驾建康时,杜充假“勤王”之名,行脱离危险之实,准备离开开封,前往建康。
岳飞于六月下旬刚回军开封,就接到杜充南撤的命令。飞向充苦谏:“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捐数十万众不可得也。”充不听。飞无奈,只得率军随之南下。[23]开封随后于次年二月陷落。[4][9][24]

收复建康

高宗对杜充放弃开封的举动不加责罚,反而还命他负责长江防务,升任右相。高宗在建康稍事逗留,就又返回杭州,并派使臣杜时亮向金营呈送《致元帅书》。
屈辱的书信,并未取得金人的怜悯。1129年秋,金军又兵分多路向南
宋《中兴四将图》岳飞像
  宋《中兴四将图》岳飞像[25]
进犯。完颜挞懒(汉名昌)领军进攻淮南,而由完颜兀术(汉名宗弼)领军直接进攻江南,直捣赵构所在的临安,只图一举灭亡南宋,占领整个宋朝领土。
十一月初,兀术占领长江北岸和县。金军沿长江北岸东进,与李成合攻乌江,离建康不到百里。杜充向朝廷上报“督师采石防守”,却深居简出不做准备。飞入杜充寝阁,苦劝再三至于流涕,但也无济于事[26]
听到金军渡江的消息后,杜充才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将官统兵二万奔赴马家渡,又派王[王燮]的一万三千人策应。陈淬率军力战,飞率右军和金国汉军万夫长对阵,而王[王燮]不战而逃,陈淬战死,诸将皆溃,飞苦战无援,整军退屯建康东北的钟山。杜充又弃建康,逃往真州,不久降金。建康失陷。
时岳飞的部下有叛逃者,飞慷慨陈词道:“我辈……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为虏,溃而为盗,偷生苟活,身死名灭,岂计之得哉!建康,江左形胜之地,使胡虏盗据,何以立国?今日之事,有死无二,辄出此门者斩![19]”士卒皆被感动,愿随飞作战。
兀术占领建康府后,亲率主力追赶宋高宗。高宗从明州乘船经海上逃到温州避难。
抗金地图
  抗金地图
金军南侵后,岳飞军则在其后方,乘机给予痛击。金军占领溧阳后,飞遣刘经率兵千人,乘夜攻克了溧阳县城。飞亲自领军转战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敢扰民。
1130年(建炎四年)初春,宜兴正被溃军骚扰,县令请岳飞来宜兴,说:“邑之粮糗,可给万军十岁!”二月,飞进驻宜兴,屯于张渚镇。在宜兴,飞收降了因政局混乱而在当地为匪的多支部队以及金军强征来的河北、河东等地签军。飞不歧视、苛待他们,伪军们都传话说:“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飞抗金英勇,爱民如亲,宜兴人民感恩戴德。他们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27]
二月,金军以舟师浮海,穷追高宗三百里未获。兀术借口“搜山检海已毕”,大肆烧杀抢掠之后,从大运河水陆并进,经秀州(浙江嘉兴)、平江(江苏苏州)等地向北撤退。经过常州时,岳飞率军从宜兴赶来截击。飞四战皆捷,擒女真万户主少孛堇等十一人。常州截击战之后,飞首次得到朝廷诏令,命他配合镇江韩世忠,从左翼进击金军,伺机恢复建康。
金军在水路与韩世忠相持达四十日,被困于黄天荡,因奸细献策才得以入江。陆路上,岳飞在四月二十五日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
五月初,飞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扎营,在夜间以百人敢死队骚扰金军,金军伤亡甚大。兀术准备放弃建康,先在城中大肆杀掠和破坏,然后从建康西北的靖安镇(亦称龙湾)向北岸的宣化镇渡江。飞领骑三百、步兵二千冲下牛头山,大破金军,进据新城。又追至靖安,消灭了未及渡江的金军。建康得以收复。
建康战役历时半月,岳家军仅斩女真兵就“无虑三千”,擒获二十多名军官。这是岳家军的首次辉煌胜利。
六月十五日,岳飞回到宜兴,在张大年家题词: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参见:五岳祠盟记[4][9][24]

六郡归宋

岳飞于绍兴元年至三年(1131—1133)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乱,升任神武后军统制。宋高宗赐御书“精忠岳飞”锦旗给飞,后又将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拨归岳家军,岳家军兵力得到扩充。
1134年(绍兴四年)春,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28]》,提出收复陷于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襄阳府、郢、随、唐、邓等州、信阳军)的主张,并说:“恢复中原,此为基本。”奏议得到朝廷许可,但高宗又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29]”,只以收复六郡为限。
岳飞石刻像
  岳飞石刻像
四月十九日,岳家军又重返民族战场,由江州鄂州挺进。在从武昌乘船渡江北上时,飞情绪昂扬地对幕僚说:“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五月五日,岳家军直抵郢州城下。岳飞跃马环城一周,亲自侦察敌情。他举起马鞭,遥指东北角的敌楼说:“可贺我也!”
六日黎明时,岳家军向郢州发起总攻。战斗异常酷烈,岳飞坐在大纛下指挥,忽然有一大块炮石飞坠在他面前,左右都为之惊避,岳飞的脚却纹丝不动。士卒攀登云梯,奋勇攻上城墙。入城后,杀敌七千余人。
郢州收复后,分两路进军。张宪徐庆分兵东向攻随州(湖北随州);飞领军直趋襄阳,与伪齐主将李成(原为游寇)决战。李成见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再无勇气据守,仓皇逃遁。十七日,岳飞兵不血刃,凯歌入襄阳。五月十八日,牛皋便与张宪、徐庆合力攻下随州城,歼灭了五千伪齐军。十六岁的岳云勇冠三军,手持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30],第一个冲上城头。
岳飞出师大捷,震动了伪齐政权。刘豫急忙调度兵力,还请来金朝的“番贼”,与河北、河东的“签军”增援,集结于邓州附近,号称有三十万大军,筑寨掘壕,以遏制岳军北上。七月十五日,王贵和张宪两军在州城外三十几宋里,同数万金、齐联军激战;王万董先两部出奇突击,一举粉碎了敌军的顽抗。刘合孛堇只身逃窜。岳家军俘降“番官”杨德胜等二百余人,夺取战马二百多匹,兵仗数以万计。十七日,岳家军猛烈攻城。将士不顾矢石,蚁附而上。岳云又是第一个登城的勇士。岳家军攻拔邓州,活捉了高仲。二十三日收复了唐州州城。王贵和张宪同时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击败金与伪齐联军,以掩护李道收复州城。同一天,荆湖北路安抚使司统制崔邦弼等军也攻下信阳军
襄汉之战是南宋头一次收复了大片失地的战役,又攻取了原先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这是南宋进行局部反攻的一次大胜利。岳飞因收复六郡之功升清远军节度使,成为有宋一代最年轻的建节者。[7][9]

名扬洞庭

岳武穆相册
岳武穆相册(6张)
建炎末,湖南义军首领钟相被俘杀后,杨么等率领数十万人占领洞庭湖区,濒湖置寨,据湖为险;兵农相兼,陆耕积粮,打造车船,练兵水战,继续与官府抗衡。绍兴元年至四年,先后在鼎口(今湖南常德东,沅水入洞庭湖处)、下沚江口(今湖南汉寿东北)、阳武口(今湖南岳阳西洞庭湖中)抗击官军围剿,屡战获捷。社木寨之战中,以车船水军反攻,尽歼守寨宋军,兵势日盛,使官府惧之为心腹大患。五年二月,高宗命宰相张浚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路制置使,刘延年为随军转运使,率领号称二十万大军前往镇压。军抵潭州(今湖南长沙),张浚布阵:分兵封锁湘阴、桥口(今湖南湘阴西南湘江西岸)、益阳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南阳渡等湖区诸要津;令岳飞率军趋鼎、澧(今湖南常德、澧县),自上游袭取杨么、夏诚等寨。五月,岳飞至鼎州,先遣降人杨华为间,入寨潜结杨么属下,诱降义军;同时,置寨列舰,实施军事威胁。六月初二,义军龙阳(今湖南汉寿)汛州村大寨首领杨钦领所部三千人及战船出降;寻其余大寨首领刘衡金琮刘诜黄佐等 亦举寨相继就招。义军大部被瓦解,惟杨么、夏诚仍据寨自固。岳飞知湖区地势艰险莫测,且舟师水战不及义军车船水军,遂先遣人开堰闸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诸 港,散青草于湖面,以滞车船。继以杨钦为向导,率军进围杨么寨。杨么率众突围,力战失利,被俘,杀,余众被歼殆尽。夏诚死守其寨,亦被官军攻破。至此,杨 么之乱被官军平定,就连都督张浚也不得不赞许道:“岳侯殆神算也!”。因岳飞巧智神算,从此名扬洞庭。“徒有王[王燮]数年之劳,未闻岳飞八日之捷。” (史称洞庭湖之战)。

两度北伐

岳飞像
岳飞像(1张)
1136年(绍兴六年)初,由宰相张浚兼任都督诸路军马事,于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北伐中原。张浚命令岳飞进军襄阳,作好直捣中原的准备。
二月,岳飞于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发布讨伐伪齐的檄令,并积极做好进军襄阳的军事部署。不料在三月,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飞悲痛不已,目疾复发,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自行解职,扶母灵柩至庐山安葬。并接连上表,乞守三年终丧之制。
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以两全,赶回军中,七月正式誓师北伐。岳家军兵分两路:一路往东北,由熟悉京西地理的牛皋统领,直奔镇汝军,牛皋早年在汝州鲁山县宝丰村同金军作战,此时重返故地,精神抖擞,一战即攻克汝城,生擒伪齐守将薛亨,紧接着又乘胜攻克颍州,为这次北伐建立首功。另一路王贵、郝晸董先等,向西北方向进军,在攻克卢氏县后,又西取商(陕西商县)、虢(河南灵宝),东下伊阳(河南嵩县),一路缴获粮食十五万石,降众数万。杨再兴大败伪齐张宣赞人马,收复长水县(今河南洛宁县西);王贵在收复虢州后,又率军向西,力拔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等县城,席卷了商州全境。
岳家军北伐大捷,宋廷为此下诏嘉奖说:"遂复商於之地,尽收虢洛之城","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
收复商、虢等城后,飞向朝廷请示:如形势有利,将命王贵、牛皋两路合兵,自伊洛直渡黄河,与太行忠义民兵配合作战,收复河北失地。但他的进军计划没有取得朝廷支持。于收复卢氏、长水之后的第十七天,终因“孤军无援”和“以粮不济”,不得不退师鄂州。
岳飞夺回商、虢等地,伪齐刘豫大为震惊。是年九月,刘豫筹集三十万人马,号称七十万,向淮西发动进攻。高宗得报后,认为刘光世张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线,要调岳飞军沿江东下。诏书到达鄂州时,飞正苦于目疾。但他并未犹豫,立即向九江进发。赶到九江时,淮西战事已告结束。
完颜兀术看到岳飞移军东下,中线空虚,有可乘之机,便于十月底、十一月初与伪齐合兵,向襄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飞接到多地的告急军情后,当机立断,调集二万精锐第三次出师北伐。
岳飞出师到达各地之前,部将寇成、王贵、秦祐等已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岳飞大军开到前线,给守城将士以极大鼓舞,军威更振。商州转危为安。襄汉战线也因岳飞大军的到来,敌军不战而退。飞又准备收复蔡州,因见州城防守严密,“势不可攻”,乃作罢。
按照朝廷“规模素定,必不徒行”的意旨,飞此时已胜利完成任务,加之所带军粮有限,便决定还师鄂州。
飞撤军前,为避免遭敌追击,命王贵、董先向蔡州城发动一次进攻,以作掩蔽。但飞军撤退的消息传到敌营后,李成果然立即布置追击。董先、王贵等率军退到白塔地方,李成亲率刘复孔彦舟等十员大将,合力追来。飞率军迎击,经过激战,擒获伪齐将领数十人,俘数千人,马三千六百匹,衣甲器仗无计其数。敌兵尸体填满溪谷,拥坠入水而死者无算。
岳飞对被俘伪齐士卒,均散钱遣返还乡。并对他们说:“汝皆中原百姓,国家赤子,不幸为刘豫驱而至此。今释汝,见中原之民,悉告以朝廷恩德,俟大军前进恢复,各率豪杰来应官军!”[4][7][9][24]

君臣嫌隙

1137年(绍兴七年)二月,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其间曾与高宗作《良马对》,后又扈从高宗至建康。一日高宗把飞召至“寝阁”,向飞授命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31]准备将刘光世所部王德郦琼等兵马五万余人隶属于飞。这是朝廷因刘光世在淮上之役希图换防避战,退军当涂几误大事,被剥夺兵柄后作出的措置。
岳飞见部队得到扩充,收复中原有望,心情异常激动,便亲手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32]》。飞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而且提出要“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国。使宗庙再安,百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此时岳飞已不再提及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之事,只将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33]
高宗览飞奏疏后,亲赐御札嘉奖。拨刘光世军与飞,似成定局,不意张浚和秦桧从中梗阻,高宗听从张浚之议,置已决之 “前议”于不顾,又下诏给飞说:“淮西合军,颇有曲折。”不将刘光世军拨与岳飞。张浚见了岳飞,撇开归刘军与飞之“前议”,以淮西军中人事安排相问,岳飞 耿直的回答却遭张浚讥刺[34]。飞胸中积忿,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不等批示,只向随行机密官黄纵略事交代后,就离开建康,回到庐山母墓旁守制了。
高宗闻知岳飞辞职,即诏令鄂州军营将佐立刻敦请岳飞还军,又派张宗元到鄂州军中做宣抚判官。朝廷命李若虚、王贵去庐山请飞还军,李若虚苦劝岳飞六日,飞才答应还军视事[35]
张浚用人不当,终于招致了淮西军变,浚因此引咎辞相。岳飞得到兵变的消息,立即上疏表示愿率军进屯淮甸,拱卫建康行朝。高宗只让飞到江州驻扎。九月、十月间,岳飞入觐,向高宗提议立其养子赵瑗(即宋孝宗)为皇储,又遭高宗呵斥。[36-37]
有学者认为,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逐渐加深的。
这时,宋金对立形势又发生重大变化。金太宗死后,完颜亶继承帝位,而军事首脑完颜粘罕(汉名宗翰)逐渐失势,于是年七月死去,完颜挞懒一派开始掌权。金趁刘豫借郦琼叛降出兵攻宋之机,将刘豫抓获,正式取消存在了8年的伪齐政权,并向宋廷呼吁和谈,条件是归还黄河以南故宋地,并放还高宗生母韦氏,归还已死的徽宗的梓宫。[7][9][24]

反对和议

1138年(绍兴八年)二月,岳飞还军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
高宗为“屈己求和”,进一步重用秦桧,并令其与金接通关系。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飞在临安朝见时对高宗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18]”高宗不听。
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
金人不称宋朝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把南宋完全置于藩属地位,消息传开,朝野上下,舆论沸腾。宋廷诸大臣对此议论纷纷,多有反对者,然而这些主战派人物如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等人,或被罢官,或被贬谪;赵鼎也被罢相。
腊月二十七日,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跪在金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并每年纳贡,南宋与金的第一次和议达成。
1139年(绍兴九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的成功。岳飞接到赦书之后,让幕僚张节夫起草了一份《谢讲和赦表[28]》,表明自己不趋附和议,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飞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虽三诏而不受,他在辞书中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38]"高宗特下“温诏”,飞才不得已受之。
其后岳飞又自请随宋使至西京洛阳谒扫先帝陵墓,以趁机窥探金国虚实,但未被允许。再后,飞又上二札子[39],要求解除自己的军职,字里行间对和议之事不无讽剌之意,高宗、秦桧先未予理睬,后批示不允所请。[7][9][24]

挺进中原

岳家军第四次北伐路线图
  岳家军第四次北伐路线图[24]
1140年(绍兴十年),完颜兀术发动政变掌权,随即废除对宋和议。五月,兀术亲统大军,以山东聂儿孛堇和河南李成为左右翼,取道汴京向两淮进军;右副元帅完颜撒离喝(汉名杲)统帅西路军,从同州(陕西大荔县)攻陕西。五月下旬,金军兵临顺昌(今安徽阜阳)城下,顺昌告急。宋高宗原不同意岳飞出兵,后恐顺昌有失,便命飞发兵救援。
岳家军在鄂州已整训三年,岳飞接诏后,立即派张宪、姚政率军东进,援救顺昌。未至顺昌时,刘锜已于顺昌之战中大败金军。六月下旬,当西线金军受阻,东线顺昌解围,局势稍有稳定,高宗便又命司农少卿李若虚向岳飞传达诏命,谕飞“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此时飞已率军开至德安(湖北安陆)。岳飞向李若虚陈述他恢复中原的谋略,若虚素主抗金,他不顾矫诏之罪,主动支持岳飞北伐[40-41]
岳飞随即挥师北上,在六月、闰六月间,由张宪的前军攻下蔡州,牛皋在京西路连克鲁山等县城,统领官孙显也在蔡州和淮宁府之间打败金兵。张宪、傅选又大败金将韩常,顺利收复颍昌。牛皋、徐庆随后和张宪会师,继而收复了陈州。中军统制王贵所部也在闰六月底和七月初接连攻下了郑州和西京河南府。
与此同时,韩世忠部将王胜收复海州(江苏东海县东),张俊部将王德收复亳州
岳飞此前派往河北的义军首领李宝孙彦梁兴董荣等在山东和河北、河东两路联络和组织当地忠义民兵,并在七月初收复了怀、卫、孟等州。至此,岳飞所部和由他联络的各地忠义民兵,对兀术盘踞的东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六面包围。
不意正值此时,朝廷诏命张俊撤出亳州移屯寿春,又下诏驻屯顺昌的刘锜向江南调移。岳飞接连上奏,请求友军支援,“伏望速降指挥,火速并进[42]”,没有得到朝廷批准。
完颜兀术得知驻扎在郾城的岳飞兵马不多,用骑兵一万五千人直扑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的指挥中枢。七月初八日,兀术与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赛里等,率领金军在郾城北与岳家军对阵。兀术用“铁浮图”为主力,正面进攻,左右翼又辅之以“拐子马”,都是金军的精锐部队。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背嵬军和游奕军骑兵迎战,往来冲杀,并派步兵用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敌军,下砍马腿,使“拐子马”失去威力,杀伤了大量金兵。[43-44]
初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飞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败金军。[45]这时,兀术又调集了十二万大军屯于临颍县。十三日,杨再兴率兵出巡,在小商桥与金兵遭遇,竟以三百骑兵杀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将领,杨再兴与所部全部英勇战死。第二天,张宪率兵再战,金兵只好退出临颍。[46]
郾城之战后,金人不甘失败,七月十四日,兀术率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攻颍昌。王贵、岳云分率精骑与金军战于颍昌城西。岳云以八百背嵬骑兵作正面攻击,步兵分左、右两翼,以抗金军骑兵。颍昌之战,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47],大败金军,斩俘金统军金吾卫上将军夏姓万夫长,副军粘汗孛堇等七千余人,获马三千余匹。兀术退还开封。[48-49]
岳飞为大河南北频传的捷报所鼓舞,他对部属说:“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与诸君痛饮![50]
岳家军全线进击,包围开封。七月十八日,张宪与徐庆李山等诸统制从临颍县率主力往东北方向进发,又击败五千金军,追击十五里[51]。同时,王贵自颍昌府发兵,牛皋也率领左军进军。
兀术以十万大军驻扎于开封西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镇,希图再次负隅顽抗。岳家军北上距离朱仙镇四十五宋里的尉氏县驻营,作为“制胜之地”[52]。岳家军前哨的五百背嵬铁骑抵达朱仙镇,双方一次交锋,敌人即全军奔溃[53]。兀术最后只剩下一条路,放弃开封府,准备渡河北遁。[7][9][24][54-56]

十年功废

《岳飞奉诏班师图》
  《岳飞奉诏班师图》[57]
七月十八日,即张宪从临颍杀向开封之时,宋廷传来班师诏。岳飞鉴于当时完胜的战局,上书争辩说:“金虏屡经败衄,锐气沮丧。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58]
隔了两三日,大军先锋已进抵朱仙镇,完颜兀术已逃出开封之时,岳飞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据学者王曾瑜考证,高宗发十二道金牌的时间,大约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复西京河南府捷报不久。[59]
岳飞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60]”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61]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 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大军撤至蔡州时,当地人民要求与部队一起行动。最后,岳飞决定留军五日,以掩护当地百 姓迁移襄汉。大军班师鄂州,岳飞则往临安朝见。兀术回到开封,又整军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岳飞在班师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 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62]
岳飞回到行朝,不再像以往慷慨陈词,只是再三恳请朝廷解除其军职,归田而居。高宗以“未有息戈之期”为由不许。
1141年(绍兴十一年)正月,完颜兀术再度领军南下。二月,岳飞领兵第三次驰援淮西,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抗金战斗。[7][9]

千古奇冤

杭州岳王庙塑像
  杭州岳王庙塑像[63]
1141年(绍兴十一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64-65]
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五月,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一同瓜分此军,却遭飞严肃回绝。秦桧又欲陷害韩世忠,飞再次保全了韩。[66]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羽万俟卨(音mò qí xi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楚州”,请罢飞枢密副使之职[67]。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68-69],飞自请回到江州旧居赋闲。
岳飞此时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
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岳飞在江州居留,为时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临安府。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70]
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铸调查发现岳案证据不足,实为冤案,如实禀告秦桧。秦桧却说:“此上(高宗)意也!”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71]
卨用尽手段,也无法使岳飞三人屈招一字。飞宁死不自诬,乃至以绝食抗争,经其子岳雷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72-73]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飞一举定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以飞为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布衣刘允升上书为飞申冤,被下大理寺处死。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74]
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达命令: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75]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76]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77]直到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岳飞冤狱终于平反。隗顺子告以前情,乃将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1178年,谥岳飞为“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业绩不可磨灭。岳飞表达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 为汉民族的文明绵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岳飞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文化, 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4][6][9][24]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历史纪年
个人纪年
事件
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
一岁
二月十五日,诞生于相州汤阴县。
1122年(宣和四年)
二十岁
从枪手陈广学击技。应募充敢战士。平盗匪陶俊、贾进。父岳和病故,回家守孝。
1124年(宣和六年)
二十二岁
再次应募,往平定军当兵,不久升偏校。
1126年(靖康元年)
二十四岁
参加河东路抗金战争。枢密院官刘浩在相州募义士,应募,随大元帅康王。
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
二十八岁
四月,诏令收复建康。败金人于建康东南三十里的清水亭。又败金人于新亭
1134年(绍兴四年)
三十二岁
五月,襄阳陷落,岳飞出师。复郢州,李成弃襄阳去,又复襄阳府。复败李成于新野市。六月,挥师北伐,收复襄阳府等六郡。八月,为清远军节度使。九月,金、伪齐合兵南侵淮西。奉诏出师,败金人于庐州,金人退师。
1135年(绍兴五年)
三十三岁
二月,受镇宁崇信军节度使,封武昌郡开国侯。六月,平定杨幺之乱。
1136年(绍兴六年)
三十四岁
三月,徙镇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八月,北伐收复商州虢州。十一月,伪齐进犯江汉,岳飞破伪齐加兵、叶之间。
1137年(绍兴七年)
三十五岁
二月,拜太尉,升宣抚使
1140年(绍兴十年)
三十八岁
少保。五月,金人背盟南侵。六月,出师北伐,复颍昌府河南府等十余州郡。先后取得郾城颍昌朱仙镇等大捷。但因班师回朝,所得州郡又陷于金国。
1141年(绍兴十一年)
三十九岁
一月,金国再犯淮西,岳飞领八千骑兵驰援。还朝,罢宣抚使,授枢密副使。十月下狱大理寺。十二月(1142年1月)诏岳飞赐死于大理寺。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
卒后二十一年
追复原官,以礼改葬。
1178年(淳熙五年)
卒后三十七年
赐谥曰武穆
1204年(嘉泰四年)
卒后六十三年
追封鄂王。
1225年(宝庆元年)
卒后八十四年
改谥号为忠武,又赠太师

编辑本段治军品行

生活简朴

衣——全家均穿粗布衣衫,妻子李氏有次穿了件绸衣,岳飞便道:“皇后与众王妃在北方过着艰苦的生活,你既然与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了。”自此李氏终生不着绫罗。[8]
食——一次,留部将郝晸进餐,碰巧一个荤菜也没有。赦晸进送酸馅,岳飞尝后,把剩下的当作“晚食”。[78]
住——茅屋军帐,与士卒同甘共苦。高宗曾要在杭州为岳飞建豪宅,岳飞辞谢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8]
财产——此外,岳飞不仅乐善好施,而且还经常化私为公,用自己的私家财产去补助军用。史书记载:“(岳飞)乐施财, 不殖资产,不计生事有无。所得锡赉,率以激犒将士,兵食不给,则资粮于私廪”。有一次,岳飞命令部下将自己家“宅库”里的所有物品,除了皇帝“宣赐金器” 外,全部变卖,交付军匠,造良弓二千张以供军用,“除宣赐金器存留外,余物尽出货,以付军匠,造弓二千张”。岳飞幕僚黄纵见到了就提醒岳飞不要为公事破费,黄纵说:“此军器,当破官钱。”岳飞却淡淡地回答:“几个札子乞得,某速欲用,故自为之。”[8][78]
犒赏——战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从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有次一名部将贪污赏银,立斩。

律己宽人

除了自己俭朴淡泊,刻苦励志外,岳飞对子女教育很严。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必须下地劳作。除非节日,不得饮酒。宋时有“任子恩例”,官员品级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阶越高,次数越多。岳飞勉励儿子们“自立勋劳”,仅用了一次“恩例”,还是为张所之子张宗本而用。而岳云屡立殊勋,岳飞却多次隐瞒不报。为此张浚说:“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也,然未得为公也!”岳飞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责以近功?”又说:“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无功之赏,则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
虔城百姓暴乱时曾惊扰孟太后车驾,被岳飞平定后,高宗密旨屠城,岳飞冒险屡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8]

赏罚分明

“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真实的写照。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买卖不公……斩!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与将士同甘苦;待人以恩,常与士卒最下者同食。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李氏亦时常慰问将士遗孀。如此赏罚分明官兵同心的军队,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8]

洁身自好

《鄂国金佗稡编》鄂王行实编年卷六·遗事记载:“旁无姬妾,蜀帅吴玠素 服先臣善用兵,欲以子女交欢。尝得名姝有国色,饰以金珠宝玉,资奁巨万,遣使遗先臣。次汉阳,使者先以书至,先臣读之甚不乐。即日报书,厚遣使者,而归其 女。诸将或请曰:‘相公方图关陕,何不留此以结好。’先臣曰:‘吴少帅于飞厚矣,然国耻未雪,圣上宵旰不宁,岂大将宴安取乐时也!’左右莫取言。玠见女 归,益敬服以为不可及。”[8]

事母至孝

母病,“尝药进饵”,亲自侍奉;母亡,赤脚扶棺近千里。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8]

勇冠三军

史书载,岳飞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后来岳飞在与敌人作战时,杀敌将黑风大王。后来,贼王善、曹成聚集兵马号称五十万,岳飞所部只有八百,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这时岳飞却十分镇定,言:“吾为诸君破之。”然后左手挟弓,右手拿矛,冲击敌阵,结果五十万大军大乱,岳飞乘势大败敌军。[8]

儒将风范

岳飞画像、手迹
  岳飞画像、手迹
岳飞的文才自不必说,数十首诗词足以说明。除此之外,他爱好读书,书法颇佳,时人称“室有邺架”、“字尚苏体”。他还爱与士子文人交往,“往来皆高士”。
岳飞虽是武将,但他文采横溢,有儒将风范。他是寂寞英雄,满腔抱负,无人赏识,“欲将心事付瑶琴”,却无奈,“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他写的《小重山》不似《满江红》那样豪情万丈,可却是借琴弦抒发着心中无言的呐喊。岳飞这一生,为南宋抗金,浴血沙场,赤胆忠心,不为功名,只希望可以得遇明君,慰籍平生寂寥。

编辑本段家族成员

父母

《岳氏宗谱》山东聊城县世系
  《岳氏宗谱》山东聊城县世系
父 岳和
岳家是汤阴县的一户自耕农。岳和为人淳朴善良,尚义气,遇到荒年,常节减饮食,救困济危,飞幼年也受到这种美德的熏陶。岳飞20岁时,岳和病故。[24]
母 姚氏
岳母刺字的故事脍炙人口,而姚氏见诸史册的记载却仅有《金佗稡编》中的一段文字[79],虽只寥寥数笔,也显示出她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姚氏于1136年病逝,终年约70岁[80],葬于庐山岳母墓

兄弟姐妹

姚氏呼岳飞为“五郎”,他应有四位哥哥,但都早夭,其事不详;岳飞的甥婿高泽民在飞29岁时到临安办事,则飞至少有一位姐姐;飞又有一弟岳翻,在破曹成时为杨再兴所杀[81]

妻子

前妻 刘氏
岳飞16岁时与刘氏成婚,生云、雷二子。飞从军抗金,让刘氏照顾母亲,她却“两经更嫁”。刘氏后嫁与韩世忠军中一押队,韩让岳来取刘氏,岳飞只“差人送钱五百贯”而已。[82-83]
后妻 李娃
李娃(1101~1175),字孝娥,与岳飞在战乱中相识,两人应在建炎二、三年间结婚[9]。飞从不纳妾,与李娃感情和睦,生有霖、震、霭(霆)三子。夫遇害后,李娃被流放岭南,仍坚持将儿孙抚养长大。冤狱昭雪后,李娃和三个儿子北归,终年75岁,葬于江州。[84]

子女

长子 岳云
岳云(1119~1142),字应祥,号会卿,刘氏生。他12岁即从张宪军,随父亲征战四方,身先士卒,屡建奇功。后被诬入狱,与父和张宪同时被害,时年23岁。冤狱平反后,赠安远军承宣使。
次子 岳雷
岳雷,字发祥,号夏卿,又号声甫,刘氏生。1126年(靖康元年)三月,生于山西平定军。岳飞在狱中时,岳雷曾被派去照料其父。父被害后,随亲人被遣送至广南(今广东惠州)拘管,还未等到父兄平反,便已在流放地含恨而终。
三子 岳霖
岳霖(1130~1192),字及时,号商卿,母李娃。岳飞遇害时,霖年仅12岁,孝宗皇帝昭雪时,霖32岁。霖广泛收集父亲遗事,其子岳珂在此基础上编成《鄂国金佗稡编》28卷、《续编》30卷,这是研究岳飞的重要史籍。
四子 岳震
岳震,字东卿,母李娃。父兄蒙冤遇害,震方7岁,随母流放广南。曾任朝奉大夫,后又加封缉忠侯。
五子 岳霆
岳霆,李娃生,初名岳霭,后宋孝宗为之改名岳霆,字应时,号君锡。父兄遇害时才3岁,随母流放。后任修武郎、閤门祗候、奉直大夫。加封续忠侯。[85]
女 岳安娘、岳银瓶
岳安娘,岳飞之女,其夫高祚于1163年(隆兴元年)特补承信郎[86]
岳银瓶,一说其本名孝娥,相传是岳飞次女。《说岳全传》提及岳飞次女闻父兄冤死,欲为他们鸣冤不果,抱银瓶投井而死,终年13岁,世称为“银瓶小姐”。除《说岳》外,其事迹在南宋词人周密癸辛杂识》和清代以来的杭州地方志均有记载。清末学者俞樾亦有一篇述及岳银瓶事迹的文章《银瓶徵》。

编辑本段相关建筑

岳墓

主词条: 岳飞墓
岳飞墓、岳云墓
  岳飞墓、岳云墓
岳飞墓,位于杭州栖霞岭南麓,建于1221年(南宋嘉定十四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元代至今,时兴时废,代代相传。现存建筑于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建,1918年曾大修,1979年按南宋建筑风格全面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遗物。1961年岳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7]“青山有幸埋忠骨”。

岳王庙

主词条: 岳王庙
人们为纪念岳飞,在全国许多地方都修筑了岳王庙,规模较大的有
各地岳王庙
各地岳王庙(8张)
杭州、汤阴朱仙镇靖江宜丰等地。其中杭州岳王庙建于1163年(南宋隆兴元年),距今已有850多年历史。

编辑本段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之孙岳珂所著《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岳飞刺字故事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18]”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执行,所以岳飞从军时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明代表现岳飞故事的小说、戏剧如《精忠记》、《武穆精忠传》、《精忠旗传奇》等都有岳飞背上刺字的描写。刺字版本不一,最普及的则是“精忠报国”。有学者认为,此时的“精忠报国”四字是受宋高宗御赐“精忠岳飞”4字的误导。
始修于明代的《唐门岳氏宗谱》说“尽忠报国”四字是姚氏于靖康初年为岳飞所刺,但《宗谱》晚出,其真实性仍待考证[9]。“岳母刺字”的演义故事最早见于清抄本《如是观传奇》与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说岳》第22回中叙述岳母刺字时具体而详细,这是作者按照元、明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

编辑本段岳家军

主词条: 岳家军
1135年(绍兴五年),岳家军的规模从三万多人的规模增加到10万人左右的规模。这是因为杨幺军的壮丁五、六万人大都编入岳家军,再加上江南西路安抚司统制祁超、统
《岳家军将佐图》
  《岳家军将佐图》
高道等部(约8500多人),和此后增拨的统领丘赟所部(近1500人);荆湖南路安抚司统制任士安、郝晸王俊、统领焦元等部(约一万多人);以及张浚都督府左军统制杜湛改任岳飞统辖的黄州武将知州带来的几千蔡州兵。岳家军以后也大体维持十万左右的数量直到岳飞被宋高宗和秦桧所害。
岳家军至少有十二统制“军”:1.背嵬军;2.前军;3.右军;4.中军;5.左军;6.后军;7.游奕军;8.踏白军;9.选锋军;10. 胜捷军;11.破敌军;12.水军。其中背嵬军是绝对主力,名字学自韩世忠的同名统制军;游奕是巡回的意思;踏白是武装侦察的意思;其它军名都是增长士气 的军号。据绍兴九年(1139年)统计,这十二军共有22名统制、5名统领和252名将官分别率领,其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名。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这二人是岳飞的副手,岳飞不在时可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徐庆牛皋董先三人最为善战,此五人是岳家军的中坚人物。[9]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民族英雄岳飞像》(傅伯星)
  《民族英雄岳飞像》(傅伯星)
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88]
《忠愍谥议》:
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89]
湖北转运司立庙牒:
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89]
朱熹与门生论岳飞:
门生:“岳侯若做事,何如张、韩?”
朱熹:“张、韩所不及,都是他识道理了。”
门生:“岳侯以上者,当时有谁?”
朱熹:“次第无人。”[90]
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91]
宋史》:
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 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 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18]
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宋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
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编辑本段军事思想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而且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早在岳飞为张所部下时,张所素闻岳飞“勇冠三军”, 便问他:“汝能敌几何?”岳飞回答说:“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他列举春秋晋国“栾枝曳柴以败荆(楚),莫敖采樵以致绞”为例,认为此“皆谋定也”。 所以,岳飞进一步肯定了谋略在作战中的作用。他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这就明确指出了谋略是决定作战胜负的关键。
岳飞注意灵活用兵。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岳飞认为,阵图有一 定的局限,而作战是千变万化的,“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阵图。他说:“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 阵?”因此,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飞还提出“善观敌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的思想。[92]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诗文选录

岳珂《鄂国金佗稡编·鄂王家集》收录的岳飞诗文有律诗《题翠岩寺》、《寄浮图慧海》,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题记《五岳祠盟记》、《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东松寺题记》、《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宋人赵与时《宾退录》还收有岳飞绝句《题青泥市寺壁》。《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在南宋晚期的《藏一话腴》、《鹤林玉露》中都有记载,此词从明代开始广泛流传。此外流传下来的岳飞诗词还有《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池州翠微亭》、《过张溪赠张完》、《题雩都华严寺》、《宝刀歌书赠吴将军南行》、《题骤马冈》、《题鄱阳龙居寺》等。
怒发(髪)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池州翠微亭》诗意
  《池州翠微亭》诗意
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从驾游内苑应制
敕报游西内,春光霭上林。花围千朵锦,柳捻万株金。
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君王多雨露,化育一人心。
归赴行在过上竺寺偶题
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一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
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昙。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送轸上人之庐山
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偶看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
琐细夜谈皆可听,烟霏秋雨欲同归。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麈挥。
题池州翠光寺
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闲。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
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诔适斋先生》
南渡已三纪,衣冠今几存?伤心失故老,回首望中原。
去国权臣力,捐躯圣主恩。致君尧舜日,衷意托空言。
《赠方逢辰》(残句)
日月却从闲里过,功名不向懒中求。[93]

书法

岳飞书法
岳飞书法(11张)
岳飞虽出身军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勤奋好学,文武双全。书法以行、草为主,畅快淋漓,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气质。传世书迹有《书谢朓诗》、《前后出师表》、《还我河山》等。[94]

编辑本段影视形象

岳飞影视形象
岳飞影视形象(8张)
年份
片名
扮演者
制片地区
2013
中国大陆
1994
岳飞传
中国香港
1992
满江红/岳飞》
中国大陆
1988
中国台湾
1985
《岳飞》
中国大陆
1971精忠报国田鹏中国台湾
1940尽忠报国刘琼中国大陆
待补
《岳飞》
中国大陆
韩世忠 张俊 岳飞 刘光世

南宋著名军政将领

岳飞 韩世忠 刘光世 虞允文 文天祥 宗泽
李庭芝 张俊 秦桧 刘锜 贾似道 梁红玉
杨政 刘正彦 李宝 张世杰 李纲 孟珙
吴玠 吴璘 杨沂中 李显忠 毕再遇

中国著名书法家(古代及近代)

秦·汉
李斯 赵高 胡毋敬 程邈 无名氏 史游 曹喜 杜度 崔瑗 崔实
张芝 张超 罗晖 赵袭 张昶 韦诞 姜诩 梁宣 田彦 韦少季
蔡邕 陈遵 王次仲 师宜官 梁鹄
三国·两晋
南北朝
皇象 邯郸淳 刘德升 钟繇 钟会 索靖 卫觊 卫瓘 卫恒 杜畿
杜恕 杜预 陈畅 司马攸 羊忱 李式 李定 王廙 卫夫人 李廞
羊固 王导 王恬 王洽 王珉 王羲之 王献之 王玄之 王徽之 王淳之
王允之 王濛 王修 王绥 王珣 郗愔 郗超 庾亮 庾翼 谢安
许静民 张翼 谢敷 康昕 张弘 羊欣 范晔 王僧虔 王慈 萧子云
萧衍 陶弘景 王长孺 赵文渊 郑道昭 崔浩
隋·唐
五代十国
智永 虞世南 欧阳询 褚遂良 薛稷 李世民 欧阳通 孙过庭 张旭 陆柬之
李邕 李隆基 李阳冰 贺知章 李白 颜真卿 柳公权 徐浩 裴休 怀素
高闲 杨凝式 李煜 徐铉
宋·元
欧阳修 范仲淹 李建中 蔡襄 苏轼 黄庭坚 蔡京 米芾 薛绍彭 赵佶
赵构 岳飞 秦桧 陆游 范成大 张孝祥 朱熹 张即之 姜夔 吴琚
赵孟坚 方回 文天祥 赵孟頫 鲜于枢
明·清
董其昌 文徵明 李东阳 王铎 詹景风 邓石如 吴让之
民国
董作宾 吴昌硕 齐白石

参考资料
  • 1.  隆重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10周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2013-03-21[引用日期2013-05-22].
  • 3.  专题: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吗? .凤凰网历史频道.2013-07-8[引用日期2013-07-9].
  • 4.  龚延明.《岳飞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 5.  邓广铭 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第Ⅲ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04月第1版.
  • 6.  岳飞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引用日期2013-06-30].
  • 7.  郑福田、可永雪、杨效春主编.《中国将帅全传·南宋》:北大青鸟电子出版社,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2004.
  • 9.  王曾瑜.《尽忠报国——岳飞新传》.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2版.
  • 10.   [宋]岳珂《鄂国金佗稡编》卷四《鄂王行实编年》:(靖康二年)二月,战于曹州,先臣被发,挥四刃铁简,直犯虏阵。士皆贾勇,无不一当百,大破之,追奔数十里。转武翼郎。
  • 11.   《鄂国金佗稡编》卷一〇《南京上皇帝书略》
  • 12.   《鄂国金佗稡编》卷一一《乞以明堂恩奏张所男宗本奏》(岳飞奏):因诣招抚使张所,所一见,与臣言两河、燕云利害,适偶契合。臣自白身借补修武郎、閤门宣赞舍人,充中军统领,寻又升统制。
  • 13.   《鄂 国金佗稡编》卷四《鄂王行实编年》:(张)所尝从容问之(岳飞)曰:“闻汝从宗留守,勇冠军,汝自料能敌人几何?”先臣曰:“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 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今之用兵者皆曰:‘吾力足以冠三军。’然未战无一定之画,已战无可成之功。是以‘上兵伐谋,次兵 伐交’,栾枝曳柴以败荆,莫敖采樵以致绞,皆用此也。”所本儒者,闻先臣语矍然,起曰:“公殆非行伍中人也!”因命先臣坐,促席与论时事。先臣慷慨流涕 曰:“今日之事,惟有灭贼虏,迎二圣,复旧疆,以报君父耳!”所曰:“主上以我招抚河北,我惟职是思,而莫得其要,公尝计之否?”先臣曰:“昔人有言: ‘河北视天下犹珠玑,天下视河北犹四肢。’言人之一身,珠玑可无,而四肢不可暂失也。本朝之都汴,非有秦关百二之险也。平川旷野,长河千里,首尾绵亘,不 相应援,独恃河北以为固。苟以精甲健马,冯据要冲,深沟高垒,峙列重镇,使敌入吾境,一城之后,复困一城,一城受围,诸城或挠或救,卒不可犯。如此则虏人 不敢窥河南,而京师根本之地固矣。大率河南之有河北,犹燕云之有金坡诸关。河北不归,则河南未可守;诸关不获,则燕云未可有。间尝思及童宣抚取燕云事,每 发一笑。何则?国家用兵争境土,有其尺寸之地,则得其尺寸之用。因粮以养其兵,因民以实其地,因其练习之人,以为向导,然后择其要害而守之。今童宣抚不务 以兵胜,而以贿求。虏人既得重贿,阳诺其请,收其粮食,徙其人民与其素习之士,席卷而东,付之以空虚无用之州。国家以为燕云真我有矣,则竭天下之财力以实 之。不知要害之地,实彼所据,彼俟吾安养之后,一呼而入,复陷腥羶。故取燕云而不志诸关,是以虚名受实祸,以中国资夷狄也。河南、河北,正亦类此。今朝廷 命河北之使而以招抚名,越河以往,半为胡虏之区,将何以为招抚之地。为招抚职事计,直有尽取河北之地,以为京师援耳。不然,天下之四肢绝,根本危矣。异时 丑虏既得河北,又侵河南,险要既失,莫可保守,骎骎未已,幸江幸淮,皆未可知也。招抚诚能许国以忠,禀命天子,提兵压境,使飞以偏师从麾下,所向惟招抚命 耳,一死乌足道哉!”所大喜,借补武经郎。
  • 14.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建炎元年九月戊申)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率裨将张翼、白安民、岳飞等十一将,以所部七千人渡河,与金人战,破之,是日 遂复新乡县。……(乙卯)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及金人战于新乡县,败绩,兵溃,彦奔太行山聚众。准备将岳飞引其部曲去,自为一军。初,彦既得新乡,传檄诸 郡。金人以为大军之至也,率众数万,薄彦垒,围之数重,矢注如雨。彦兵寡,且器甲疏略,疾战辄不里,乃决围以出,其众遂溃。
  • 15.   《鄂 国金佗稡编》卷四《鄂王行实编年》:命先臣从都统王彦渡河,至卫州新乡县。虏势盛,彦军石门山下。先臣约彦出战,不进。先臣疑彦有他志,抗声谓之曰:“二 帝蒙尘,贼掳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彦默然,强与置酒,幕下有姓刘者,数于掌上画“斩”字示彦,彦不听。先臣 怒,起,独引所部鏖战,夺虏纛而舞之,诸军鼓噪争奋,遂拔新乡,擒千户阿里孛。又与万户王索战,败之。明日,将战侯兆川,先臣预戒士卒曰:“吾已两捷,彼 必并力来。吾属虽寡,当为必胜计,不用命者斩!”及战,士卒多重伤,先臣亦被十馀创,与军中士皆死战,卒破之,获士马不可胜计。夜屯石门山下,或传虏骑复 至,一军皆惊,唯先臣坚卧不动,虏卒不来。粮尽累日,杀所乘马以飨士。间走彦壁乞粮,彦不许,乃引所部益北击虏。又战于太行山,获马数千匹,擒拓跋耶乌。 居数日,复与虏遇,先臣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虏帅黑风大王,走其众三万,虏军破胆。
  • 16.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建炎元年十二月)癸亥,金人犯汜水关。
  • 17.   《宗忠简公集》卷七《遗事》:时岳飞偶犯,有司欲正典刑。公(宗泽)一见,奇之,曰:“此将材也!”留军前。适羽报敌犯汜水,遣飞为踏白使,以五百骑授之,公语曰:“吾释汝罪,今当为我立功!”且戒无轻斗。飞禀命即行,凯还,补为统领,后迁统制。
  • 18.   《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 19.   《鄂国金佗稡编·鄂王行实编年》
  • 20.   《宋史》卷四七五《杜充传》
  • 21.   此像为明人绘制。
  • 22.   《鄂 国金佗稡编》卷四《鄂王行实编年》:(建炎二年)秋七月,从闾勍保护陵寝。八月初三日,与金人大战于汜水关。虏有骑将往来驰突,先臣跃马左射,应弦而毙。 虏众乱,官军奋击,大破之。又檄先臣留军竹芦渡,与虏相持。粮垂尽,先臣密选精锐三百,伏前山下,令人各以薪属交缚两束,四端爇火,夜半皆举。虏疑援兵 至,惊溃。先臣追袭,大破之,以奇功转武功郎。
  • 23.   《鄂 国金佗稡编》卷四《鄂王行实编年》:杜充弃京师,之建康。先臣说之曰:“中原之地尺寸不可弃,况社稷、宗庙在京师,陵寝在河南,尤非他地比。留守以重兵硕 望,且不守此,他人奈何?今留守一举足,此地皆非我有矣。他日欲复取之,非捐数十万众,不可得也。留守盍重图之。”充不听,(岳飞)遂从之建康。
  • 24.  2007年版《岳飞庙志·岳飞传略》 .超星读书[引用日期2013-05-28].
  • 25.  中兴四将图 - 藏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引用日期2013-05-22].
  • 26.   《鄂 国金佗稡编》卷四《鄂王行实编年》:(建炎三年)冬十一月,金人大举兵,与李成共寇乌江县。充闭门不出,诸将屡请,不答。先臣叩寝阁,谏之曰:“勍虏大 敌,近在淮南,睥睨长江,包藏不浅。卧薪之势,莫甚于此时,而相公乃终日宴居,不省兵事。万一敌人窥吾之怠,而举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其事,能保诸将之用命 乎?诸将既不用命,金陵失守,相公能复高枕于此乎?虽飞以孤军效命,亦无补于国家矣!”因流涕被面,固请出视师。充漫应曰:“来日当至江浒。”竟不出。
  • 27.   [宋]岳珂《鄂国金佗续编》卷三〇《宜兴县生祠叙》:建炎庚戌仲春,岳公观察总熊罴之师,以捍国保民为志,爰自桐川,次于阳羡。时方夷狄、盗贼交寇四境,举邑生灵几死而复生者屡矣,皆公之造也,其德孰加焉。人莫不谓“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
  • 28.   《鄂国金佗稡编》卷一〇
  • 29.   《鄂国金佗续编》卷五《朝省行下事件省札》
  • 30.  王曾瑜.《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341-344页《岳云兵器小考》.
  • 31.   《鄂国金佗续编》卷二七《文林郎黄元振编》岳飞事迹:朝廷罢刘光世军,欲以公(岳飞)代之,并军大举。公既扈从至建康,太上(宋高宗)知公之可大任也,独召公至寝阁,命之曰:“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已而有忌公者,沮止之。
  • 32.   《鄂国金佗稡编》卷一一
  • 33.   《尽 忠报国——岳飞新传》:南宋初年,一度流行着迎还二圣的政治口号,二圣是指被俘的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个口号最初出自宋高宗的即位诏中有“同徯两宫之复”之 语(《三朝北盟会编》卷一〇一)。由于宋徽宗已死,金人又不断放出风声,要以宋钦宗或宋钦宗之子组织傀儡政权,故岳飞在此奏中便不再沿用这个已经过时的政 治口号,而只将宋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
  • 34.   《宋 史·岳飞传》: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遂不以德、琼兵隶飞。诏诣都督府与张浚议事,浚谓飞曰:"王德淮西军所服,浚欲以为都统,而命吕祉以督府参谋领 之,如何?"飞曰:"德与琼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则必争。吕尚书不习军旅,恐不足服众。"浚曰:"张宣抚如何?"飞曰:"暴而寡谋,尤琼所不服。"浚 曰:"然则杨沂中尔?"飞曰:"沂中视德等尔,岂能驭此军?"浚艴然曰:"浚固知非太尉不可。"飞曰:"都督以正问飞,不敢不尽其愚,岂以得兵为念耶?"
  • 35.   [宋]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七八:(绍兴七年八月五日乙未)岳飞复赴行在。初,岳飞解兵,往江州庐山,持馀服也。累召敦促,不肯起。朝廷札下宣抚司参议官 李若虚、统制王贵,同去敦请飞依旧管军,如违,若虚等并行军法。若虚等既至庐山东林寺,见飞,道朝廷之意敦请,飞坚执不肯出。若虚曰:“是欲反耶?此非美 事!若坚执不从,朝廷岂不疑宣抚。且宣抚乃河北一农夫耳!受天子之委任,付以兵柄,宣抚谓可与朝廷相抗乎?宣抚若坚执不从,若虚等受刑而死,何负于宣抚? 宣抚亦岂不愧若虚等受刑而死?”凡六日,飞乃受诏,赴行在。
  • 36.   《尽 忠报国——岳飞新传》:关于岳飞建议立储,参见《金佗稡编》卷二一《建储辨》,《要录》卷一〇九绍兴七年二月庚子,《中兴小纪》卷二一,《浪语集》卷三三 《先大夫行状》,《忠正德文集》卷九《辩诬笔录》,《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七《朱文公储议帖》,《朱子语类》卷一二七。岳珂为避讳宋高宗和岳飞的矛盾,在 《建储辨》中竭力否认绍兴七年建储之议,但赵鼎的《辩诬笔录》等却提供了确证。《要录》和《中兴小纪》将岳飞提议建储的时间,系于二月或四月,据《辩诬笔 录》,应在九月十七日丙子赵鼎再次任相后。
  • 38.   《鄂国金佗稡编》卷一四《辞开府札子》
  • 39.   《鄂国金佗稡编》卷一五《乞解军务札子》、《乞解军务第二札子》
  • 40.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〇二
  • 4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六
  • 42.   《鄂国金佗稡编》卷十二《乞乘机进兵札子》
  • 43.   《鄂 国金佗稡编》卷一六《龙虎等军捷奏》(岳飞奏):今(七)月初八日,探得有番贼酋首四太子(完颜兀术)、龙虎(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赛里)、韩将 军(韩常)亲领马军一万五千馀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郾城县北二十馀里。寻遣发背嵬、游奕马军,自申时后,与贼战斗。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 与贼手拽厮劈。鏖战数十合,杀死贼兵满野,不计其数。至天色昏黑,方始贼兵退,那夺到马二百馀匹,委获大捷。
  • 44.   《鄂 国金佗稡编》卷八《鄂王行实编年》:兀术怒其败,初八日,果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伪昭武大将军韩常之兵,逼郾城。先臣遣臣(岳)云领背嵬、游奕马军,直 贯虏阵,谓之曰:“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矣!”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得马数百匹。杨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初,兀术 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凡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又号“铁浮图”,堵墙而进,官军不能当,所至屡胜。是战也,以万五千骑来。诸将惧,先臣笑曰:“易 尔!”乃命步人以麻扎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既相联合,一马偾,二马皆不能行,坐而待毙,官军奋击,僵尸如丘。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 此胜,今已矣!”拐子马由是遂废。(据现代学者考证,“拐子马”在当时是指金军的左、右翼骑兵,《鄂王行实编年》误将其与“铁浮图”混为一谈。)
  • 45.   《鄂 国金佗稡编》卷一六《郾城县北并垣曲县等捷奏》(岳飞奏):今(七)月初十日申时,据巡绰马报覆,有番贼马军一千馀骑,径来侵犯郾城北五里店,在后尘头不 绝,不知数目。臣躬亲提领军马,出城迎敌。遣差背嵬将官王刚等,将带背嵬使臣五十馀人骑,前去探贼。据王刚等称,于五里店见贼摆一字阵,内见一名甲上着紫 袍,认是头领。遂一齐入贼军,并手斫下上件头领,其馀贼众一发退走。今于斫下尸首上并马鬃上,取到红漆牌子二个,上题写“阿李朶孛堇”。追赶贼马二十馀 里。
  • 46.   《鄂国金佗稡编》卷八《鄂王行实编年》:兀术又率其众并力复来,顿兵十二万于临颍县。十三日,杨再兴以三百骑至小商桥,与贼遇。再兴骤与之战,杀虏二千馀人,并万户撒八孛堇、千户、百人长、毛毛可百馀人,再兴死之。张宪继至,破其溃兵八千,兀术夜遁。
  • 47.   《鄂国金佗续编》卷二七《文林郎黄元振编》岳飞事迹:颍昌之战,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无一人肯回顾者,复中原有日矣。
  • 48.   《鄂 国金佗稡编》卷八《鄂王行实编年》:郾城方再捷,先臣谓臣(岳)云曰:“贼犯郾城,屡失利,必回锋以攻颍昌,汝宜速以背嵬援王贵。”既而兀术果以兵十万、 骑三万来。于是,贵将游奕,云将背嵬,战于城西。虏阵自舞阳桥以南,横亘十馀里,金鼓振天,城堞为摇。臣云令诸军勿牵马执俘,视梆而发,以骑兵八百,挺前 决战,步军张左右翼继进。自辰至午,战方酣,董先、胡清继之。虏大败,死者五千馀人,杀其统军、上将军夏金吾(失其名),并千户五人,擒渤海、汉儿王松 寿,女真、汉儿都提点、千户张来孙,千户阿黎不,左班祗候承制田瓘以下七十八人,小番二千馀人,获马三千馀匹及雪护阑马一匹,金印七枚以献。兀术狼狈遁 去,副统军粘汗孛堇重创,舆至京师而死。
  • 49.   《鄂 国金佗稡编》卷一六《王贵颍昌捷奏》(岳飞奏):今(七)月十五日,据本司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王贵申:“依准指挥,统率诸军人马,于颍昌府屯驻。今月 十四日辰时以来,有番贼四太子(完颜兀术)、镇国大王、并昭武大将军韩常及番贼万户四人,亲领番兵马军三万馀骑,直抵颍昌府西门外摆列。贵遂令踏白军统制 董先、选锋军统制胡清守城。贵亲统中军、游奕军人马,并机宜岳云将带到背嵬军出城迎战。自辰时至午时,血战数十合,当阵杀死万户一人,千户五人。贼兵横尸 满野,约五千馀人,重伤番贼不知数目。其夺到战马、金、鼓、旗、枪、器甲等不计其数,见行根刷,续具数目供申次。委是大获胜捷。”
  • 50.   《鄂 国金佗续编》卷一四《忠愍谥议》:时太行有魁领梁小哥(梁兴)者,亦乐为先驱,捷书至幕府曰:“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虏酋虽 签军,无一从者,乃自叹曰:“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屡见挫衄!”公至是喜甚,语其下曰:“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
  • 51.   《鄂 国金佗稡编》卷一六《临颍捷奏》(岳飞奏):据本司前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张宪申:“今(七)月十八日,到临颍县东北,逢金贼马军约五千骑。分遣统制徐 庆、李山、寇成、傅选等马军一布向前,入阵与贼战斗,其贼败走,追赶十五馀里。杀死贼兵横尸满野,夺到器甲等无数,轻骑牵到马一百馀匹,委是大获胜捷。”
  • 52.   《嘉靖尉氏县志》卷一《保分》、卷二《游寓》载,约四百年后,当地仍保留了“岳寨保、南营保、北营保”的纪念地名。(《尽忠报国——岳飞新传》)
  • 53.   《三 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不载朱仙镇之战,说颖昌战后,岳飞即停止进兵,准备班师。今存此战最早记录见于《金佗稡编》卷八《鄂王行实编年》。据 《宋史》卷三六八《牛皋传》,“飞命皋出师,战汴、许间”,即开封府与颍昌府之间,“功最”。又《金佗续编》卷一四岳霖等《赐谥谢表》:“鼓行将入于京 都。”证明《会编》和《要录》所载不确,《鄂王行实编年》所载应有所据,朱仙镇之战未必出自岳珂杜撰。前引《嘉靖尉氏县志》的记载,更提供了此战的有力旁 证。(出处同上条)
  • 54.  杨树森.《辽宋夏金元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年08月第1版.
  • 55.  宋金郾城之战 .中华万年网[引用日期2013-06-6].
  • 56.  宋金颍昌之战 .中华万年网[引用日期2013-06-6].
  • 57.  画者刘国辉 .中国文化报数字报.2012-08-16[引用日期2013-05-22].
  • 58.   《鄂国金佗稡编》卷一二《乞止班师诏奏略》
  • 59.   《尽 忠报国——岳飞新传》:关于十二道班师诏之说,最早见于《三朝北盟会编》卷二〇七《岳侯传》,而《金佗稡编》卷一至卷三,《金佗续编》卷一所保存的八十六 份高宗手诏中,并无十二道班师诏。据《金佗续编》卷一三《给还御札手诏省札》,《夷坚甲志》卷一五《辛中丞》,宋高宗给岳飞手诏原有“数百章”,今已大部 佚亡。
  • 60.   《鄂国金佗稡编》卷八《鄂王行实编年》:一日而奉金书字牌者十有二,先臣不胜愤,嗟惋至泣,东向再拜曰:“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 61.  邓广铭《岳飞传》第十五章 .岳飞资料网——梦绕神州路[引用日期2013-08-7].
  • 62.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〇七《岳侯传》
  • 63.  杭州岳庙风景图片 .126范文网.2009-07-22[引用日期2013-05-22].
  • 64.   《鄂国金佗稡编》卷八引查籥语:虏自叛河南之盟,岳飞深入不已,桧私于金人,劝上班师。金人谓桧曰:“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 65.   《鄂国金佗稡编》卷二〇《吁天辨诬通叙》:查籥尝谓人曰,虏自叛河南之盟,……兀术遗桧书曰:“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桧于是杀先臣以为信。
  • 66.   《鄂 国金佗稡编》卷八《鄂王行实编年》:(绍兴十一年)五月十一日,诏韩世忠留院供职,(张)俊与先臣(岳飞)并以本职按阅军马,措置战守。同以枢密行府为 名,抚定韩世忠军于楚州。……及是视世忠军,俊知世忠尝以谋劫虏使,败和议,忤桧,承桧风旨,欲分其背嵬,谓先臣曰:“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军,朝廷意 可知也。”先臣曰:“不然,国家所赖以图恢复者,唯自家三、四辈。万一主上复令韩太保典军,吾侪将何颜以见之?”俊大不乐。比至楚州,乘城行视,俊顾先臣 曰:“当修城以为守备计。”先臣曰:“吾曹所当戮力,以图克复,岂可为退保计耶!”俊艴然变色,迁怒于二候兵,以微罪斩之。韩世忠军吏耿著与总领胡纺言: “二枢密来楚州,必分世忠之军。”且曰:“本要无事,却是生事。”纺上之朝,桧捕著下大理,择酷吏治狱,将以扇摇诬世忠。先臣叹曰:“吾与世忠同王事,而 使之以不辜被罪,吾为负世忠!”乃驰书告以桧意。世忠大惧,亟奏乞见,投地自明,上惊,谕之曰:“安有是!”明日,宰执奏事,上以诘桧,且促具著狱。于 是,著止坐妄言,追官,杖脊,黥留吉阳军,而分军之事不复究矣。
  • 67.   《鄂国金佗稡编》卷二三《山阳辨》
  • 68.   《鄂国金佗续编》卷二《武胜定国军节度使万寿观使奉朝请制》
  • 69.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一:(绍兴十一年八月)甲戌,少保、枢密副使岳飞复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
  • 70.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〇七《岳侯传》:言罢,随狱吏前行至一处,见张宪、岳云露头赤体,各人杻械,浑身尽皆血染,痛苦呻吟。
  • 71.   《宋 史》卷三八〇《何铸传》: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 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卨。
  • 72.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三:飞久不伏,因不食求死,命其子閤门祗候(岳)雷视之。
  • 73.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二《岳少保诬证断案》:岳飞次男岳雷系[同]岳飞一处送下,今来照证得岳雷别无干涉罪犯,缘为岳飞故节饮食成病,依律合召家人入侍,已就令岳雷入侍看觑。
  • 74.   《宋 史·岳飞传》:初,飞在狱,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并言飞无罪,禼俱劾去。宗正卿(赵)士[亻褭]请以百口保飞,禼亦劾之,窜死建州。布衣 刘允升上书讼飞冤,下棘寺以死。凡傅成其狱者,皆迁转有差。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 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 75.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二《岳少保诬证断案》
  • 76.   [宋]曾三异《因话录》:岳武穆狱案,今在莆阳陈鲁公家。始者无狱辞也,但大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是罪案乃是细书,与前笔迹不同,不知后来如何粘成一卷也。郑棐之侄亲见之。
  • 77.   [宋] 佚名《朝野遗记》:其毙于狱也,实请具浴,拉胁而殂。狱卒隗顺负其尸出,逾城,至九曲丛祠中。故至今九曲五显庙尚灵(旧在大理寺墙下)。顺葬之北山之漘, 身素有一玉环,顺亦殉之腰下,树双橘其上志焉。及其死也,谓其子曰:“异时朝家必求,求而不获,必悬官赏。及是汝告曰,棺上一铅筩,有棘寺勒字,吾埋殡之 符也。”后果购其瘗不得,以一班行为赏,隗之子始上告官。悉如所言,时无它珠玉为殡,而尸色如生,尚可更歛礼服也。
  • 78.   《鄂国金佗续编》卷二七《文林郎黄元振编》岳飞事迹
  • 79.   《鄂 国金佗稡编》卷九:先臣天性至孝,自北境纷扰,母命以从戎报国,辄不忍。屡趣之,不得已,乃留妻养母,独从高宗皇帝渡河。河北陷,沦失盗区,音问绝隔。先 臣日夕求访,数年不获。俄有自母所来者,谓之曰:“而母寄余言:‘为我语五郎,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乃窃遣人迎之,阻于寇攘,往返者十有八, 然后归。先臣欣拜且泣,谢不孝。
  • 80.   岳飞于1134年上《乞侍亲疾札子》说:“臣老母姚氏年几七十。”两年后姚氏病故。
  • 81.   《宋史》卷三六八《杨再兴传》:绍兴二年,岳飞破(曹)成,入莫邪关。第五将韩顺夫解鞍脱甲,以所虏妇人佐酒。再兴率众直入其营,官军却,杀顺夫,又杀飞弟翻。
  • 82.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绍兴)八年六月十三日丁卯,飞又奏:“臣始从陛下至北京(大名府),留妻刘氏侍臣老母。”
  • 83.   《三 朝北盟会编》卷二〇七:飞执兵权之日,遣使臣王忠臣往楚州韩世忠处下书,得回书,欲归。临行,世忠嘱之曰:“传语岳宣抚,宣抚有结发之妻,见在此中嫁作一 押队之妻,可差人来取之。”忠臣回,密报飞以世忠语,飞不答。世忠上闻,飞奏言:“履冰渡河之日,留臣妻侍老母,不期妻两经更嫁,臣切骨恨之。已差人送钱 五百贯,以助其不足,恐天下不知其由也。”上令报行。
  • 84.   《鄂国金佗稡编》卷九《秦国夫人李氏遗事》
  • 85.   《鄂国金佗稡编》卷九《诸子遗事》
  • 86.   《鄂国金佗续编》卷一三《先兄琛等补官告》:隆兴元年四月二十三日三省同奉圣旨,岳飞孙琛并女安娘夫特与补承信郎。寻差人取索到本家供状,称女安娘夫系高祚,……
  • 87.  杭州岳王庙 .岳飞网.2012-01-20[引用日期2012-11-11].
  • 88.   《鄂国金佗稡编》卷九《昭雪庙谥》:淳熙五年五月五日,臣(岳)霖以知钦州召见,赐对便殿,上(宋孝宗)宣谕曰:“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 89.   《鄂国金佗续编》卷一四
  • 90.   [宋]黎靖德 编《朱子语类》卷一二七
  • 91.   岳飞书《吊古战场文》跋
  • 92.  谢国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论》: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05月第1版:324-327页.
  • 93.  武穆文集之诗文题记 .岳飞资料网——梦绕神州路[引用日期2013-05-22].
  • 94.  岳飞书法欣赏 .贵阳市政协信息网.2007-07-09[引用日期2013-05-22].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