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說宋詞:從蘇軾的“明月幾時有”說起
“明月幾時有”已經平易成口語,融入兒歌、流行曲、家常話中,隱去了蘇東坡的文豪氣和穿越歷史的雲煙感。近日翻看台灣蔣勛先生的《蔣勛說宋詞》,這一看不得了,驚覺原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句子,蔣勛先生說:“談到蘇軾,我覺得大家可以了解到他所創造的一個文學風格,他几乎是一掃唐代的貴游文學。‘貴游文學’是說從六朝以下一直到李白,基本上都在追求一種比較貴族氣的豪邁、華麗,一種大氣、揮霍的美學感覺。可是到蘇軾的時候,我們看到他真正建立了宋代詩風的一種平實,所以當我們讀到‘明月幾時有’的時候,你常常會覺得蘇軾最大的特徵,是他的作品當中常常有一些句子几乎是不像詩的。比如‘人生如夢’,比如‘多情因笑我’,他常常可以把世俗的語言非常直接地放入詩中。”
跟着蔣先生的這本書,重新發現了那些我們已熟到“審美疲勞”的詞句之美,還令人在清如水明如鏡的秋夜裏琢磨人生的滋味,比如“天涯何處無芳草”,蔣勛先生的剖析是:“不止是在講一個自然現象,同時它也擴大成為一個心理經驗,好像對生命有很大的鼓勵。我前面提到我最大的願望是蓋一座廟,凡是這種句子我都會把它做成簽,放在廟裡,一個失戀的人如果抽出‘天涯何處無芳草’,大概會很高興的,它變成了一種擴大性的人生體驗。”
無論是宋詞之美還是蔣先生解析之妙,令人重拾閲讀的樂趣。書架上唐詩宋詞的解析書籍也有幾種,或考證嚴謹、或著者權威,為何蔣勛先生口語化的點評在這個秋夜抓住我的心?為何那些平日裡樸素的句子大放光華?大概因為這樣的評說方式浸漬着感情與個性,也是因為隔着海峽,審美與表述都有了些微的變化,這種變化在讀者的心裏投下新奇與驚喜。漣漪蕩起,又滋潤了千年前的詩意詞境,令我們滿懷敬意地再讀一遍:“明月幾時有”?恰如第一次與這個句子相遇。
隔着海峽,謝謝蔣勛。 朴 子
《紅樓夢》是佛經 處處有慈悲
《紅樓夢》是可以閱讀一輩子的書。我是把它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讀《紅樓夢》,其實也是在閱讀自己的人生,《紅樓夢》的每個角落也有我們自己的身影在其中!
關於作者:
蔣勛
福建長樂人。一九四七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畢業、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研究。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一九八一年受邀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
現專事寫作繪畫、藝術美學研究推廣。舉辦個展、聯展二十餘場,著作有詩集、散文、小說、藝術史、美學專論、畫冊、有聲書等數十種,作品多次獲獎。近年在美學教育推廣方面,更推展向兩岸四地,散播無數美學種子,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摘自蔣勛新作《蔣勛說紅樓夢》。
不把小說當歷史,讀《紅樓夢》就是讀人生
蔣勛在台灣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既是美學家、文學家,又是畫家。他的文筆
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蔣對《紅樓夢》獨特且全方位視
角的解讀,迷倒生。
蔣勛的《孤獨六講》、《生活十講》等書在大陸早已被人們爭相讀。日前在
北京舉行的《蔣勛說紅樓夢》第一冊新書發布暨媒體座談會上,著名的紅學研究學
者劉仰指出,蔣勛不是把小說當歷史,而是把小說當小說,這是《蔣勛說紅樓夢》
與大陸近幾十年來紅學研究的一個重大的差別。上海三聯書店副總編黃韜介紹說,
《蔣勛說紅樓夢》根據其對中國文化美學的精深研究,從人性的、文學的角度挖掘
《紅樓夢》獨特的人文內涵,讓讀者不再陷入諸如考據、論證、紅學派別的迷陣,
以全新視角詳解整部《紅樓夢》。
蔣勛在書的自序裏面說,“我們不是在讀《紅樓夢》,是在讀自己的一生。”
就此,他接受採訪時表示,“紅樓裡的故事就是人生的故事。我喜歡讀小說。像
《卡拉馬佐夫兄弟》我大概讀了三四次,可是沒有像《紅樓夢》那樣幾十次在讀,
而且我確定它大概永遠在我的床頭了,離不開它了。”
“作者把自己隱藏起來了,他只是像鏡子一樣照給你看人生的現象,因此你在
每一個不同的年齡讀,會讀到不到的場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感悟。我覺得這是
它最了不起的地方。”
“現在《紅樓夢》裡最讓我感動的一個人是第十一、十二回裏面的賈瑞,而這
個賈瑞是我在第一次、第二次看《紅樓夢》時最討厭的人,我覺得他簡直下流不堪
,因為他去調戲王熙鳳。可是我為什麼會到五十歲以後,忽然被賈瑞感動?因為這
麼卑微、這麼無能、這麼無賴的一個人,曹雪芹居然用兩回的時間,把他寫得這麼
好,寫他死前的一種毀滅性的愛,他去追一個不該追的女人王熙鳳,然後被整死
。文學的了不起就在這裏,我必須要有人生的閱歷,才讀得懂賈瑞部分。”
蔣勛是林青霞的“半顆安眠藥”
聽了蔣勛說《紅樓夢》“美的覺醒”之後,林青霞曾感動落淚,於是她開始嘗
試書法、繪畫和寫作,藝術燃起了她的激情,甚至發願:“60歲時要成為藝術家。”
蔣勛的課為何能吸引如此大牌的明星?蔣勛說,“其實在她來上我的課以前,
我完全跟她不認識。可是她來上課我們變成朋友了,因為《紅樓夢》結了一個緣。
那個時候她爸爸病重,林青霞一直堅持了四年,我在台北把《紅樓夢》講完。後來
我們變成很好的朋友。在台北聽課大概不到三十個人,大都是台北那些大企業家的
媳婦,很多都是嫁入豪門的。所以一個比一個美,所以我忽然覺得好奇怪,我覺得
我在講《紅樓夢》,然後這些人真是紅樓夢中人。他們才真的是紅樓夢中人。他們
完全知道十二金釵的悲苦是什麼東西,所以那個時候我忽然覺得《紅樓夢》就像一
部佛經一樣,它其實也渡化了我。”
-=-=-=-=-=-=-=-=-=-=-=-=-=-=-=-=-=-=-=-=-=-=-=-=-=-=-=-=-=-=-=-=-=-=-=-=
不把小說當歷史,讀《紅樓夢》就是讀人生
蔣勛在台灣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既是美學家、文學家,又是畫家。他的文筆
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蔣對《紅樓夢》獨特且全方位視
角的解讀,迷倒生。
蔣勛的《孤獨六講》、《生活十講》等書在大陸早已被人們爭相讀。日前在
北京舉行的《蔣勛說紅樓夢》第一冊新書發布暨媒體座談會上,著名的紅學研究學
者劉仰指出,蔣勛不是把小說當歷史,而是把小說當小說,這是《蔣勛說紅樓夢》
與大陸近幾十年來紅學研究的一個重大的差別。上海三聯書店副總編黃韜介紹說,
《蔣勛說紅樓夢》根據其對中國文化美學的精深研究,從人性的、文學的角度挖掘
《紅樓夢》獨特的人文內涵,讓讀者不再陷入諸如考據、論證、紅學派別的迷陣,
以全新視角詳解整部《紅樓夢》。
蔣勛在書的自序裏面說,“我們不是在讀《紅樓夢》,是在讀自己的一生。”
就此,他接受採訪時表示,“紅樓裡的故事就是人生的故事。我喜歡讀小說。像
《卡拉馬佐夫兄弟》我大概讀了三四次,可是沒有像《紅樓夢》那樣幾十次在讀,
而且我確定它大概永遠在我的床頭了,離不開它了。”
“作者把自己隱藏起來了,他只是像鏡子一樣照給你看人生的現象,因此你在
每一個不同的年齡讀,會讀到不到的場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感悟。我覺得這是
它最了不起的地方。”
“現在《紅樓夢》裡最讓我感動的一個人是第十一、十二回裏面的賈瑞,而這
個賈瑞是我在第一次、第二次看《紅樓夢》時最討厭的人,我覺得他簡直下流不堪
,因為他去調戲王熙鳳。可是我為什麼會到五十歲以後,忽然被賈瑞感動?因為這
麼卑微、這麼無能、這麼無賴的一個人,曹雪芹居然用兩回的時間,把他寫得這麼
好,寫他死前的一種毀滅性的愛,他去追一個不該追的女人王熙鳳,然後被整死
。文學的了不起就在這裏,我必須要有人生的閱歷,才讀得懂賈瑞部分。”
蔣勛是林青霞的“半顆安眠藥”
聽了蔣勛說《紅樓夢》“美的覺醒”之後,林青霞曾感動落淚,於是她開始嘗
試書法、繪畫和寫作,藝術燃起了她的激情,甚至發願:“60歲時要成為藝術家。”
蔣勛的課為何能吸引如此大牌的明星?蔣勛說,“其實在她來上我的課以前,
我完全跟她不認識。可是她來上課我們變成朋友了,因為《紅樓夢》結了一個緣。
那個時候她爸爸病重,林青霞一直堅持了四年,我在台北把《紅樓夢》講完。後來
我們變成很好的朋友。在台北聽課大概不到三十個人,大都是台北那些大企業家的
媳婦,很多都是嫁入豪門的。所以一個比一個美,所以我忽然覺得好奇怪,我覺得
我在講《紅樓夢》,然後這些人真是紅樓夢中人。他們才真的是紅樓夢中人。他們
完全知道十二金釵的悲苦是什麼東西,所以那個時候我忽然覺得《紅樓夢》就像一
部佛經一樣,它其實也渡化了我。”
-=-=-=-=-=-=-=-=-=-=-=-=-=-=-=-=-=-=-=-=-=-=-=-=-=-=-=-=-=-=-=-=-=-=-=-=
大陸學者批台灣作家“濫情” |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3 00:23:30 |
中評社香港5月3日電/港台圖書一直是大陸出版界、讀書界的一大熱點,尤其是近些年來,受大陸讀者追捧的港台作者更是層出不窮。以其地利之便,不少港台作者具有獨到的傳承、視野、思想,往往能為大陸讀者提供別具風格的漢語寫作。但潮流滾滾,不免泥沙俱下。最近,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江弱水接連在媒體上發表文章,對台灣作家蔣勛的幾本圖書進行了文本細讀式批評,指陳其中許多錯誤。對於港台圖書到底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拿來”態度? 台灣瞎吹大陸亂捧成“大師” 羊城晚報:您怎麼會發現蔣勛的作品中存在的問題的?蔣勛的作品中存在多處硬傷,但這樣的書卻在讀者中很受歡迎,您認為原因何在? 江弱水:名字聽多了,書又印多了,免不了買一本回來看看,一看大吃一驚,所以不辭勞累,寫了系列文章,為這樣的文字消毒,結果我知道,我傷了蔣勛大師很多粉絲的心。至於蔣勛硬傷累累的演講在讀者中廣受歡迎,原因我想引用我在台灣大學裡的朋友的來信解釋一下吧:“蔣勛的東西一向如此,他在台灣的主力讀者是不太讀書的,偏偏他們很擔心自己跟不上,就喜歡去聽聽蔣勛演講,教學生買他的書,這樣就懂得美了,懂得藝術了。台灣瞎吹大陸亂捧,蔣勛就這樣成了美學大師。他是被營銷出來的,也許富而好禮的社會正需要這樣的人。有了蔣勛,證明了國人心中對美和藝術有多向往,縱然那是被歪曲顛倒過的。” 羊城晚報:像蔣勛這樣的例子在風行於大陸的港台作品中是個別現象還是有一定的普遍性?就您的閱讀所見,還有哪些港台作家存在什麼樣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 江弱水:不多,也不少,按比例跟大陸比也差不多吧。南懷瑾不也受到很多質疑麼,多少荒腔走板的地方啊。還有龍應台。我看龍應台的《大江大海》,看到她說要跳到鐵軌上,俯身去聽一聽從遙遠的過去傳來的聲音,矯情得讓人擲書長嘆。台灣的文化很成熟,但裡面卻有不少濫情的因素,動不動就好感動耶。他們東西做得好,可是太愛惜那個好,把這個好放大到了不得了,久而久之形成一種自我遮蔽。就像我寫過一本《陸客台灣》,裡面有一篇,講到以永康街為代表的好與自以為好。永康街是好,但是太戀物,太自戀。我說得很拗口:“當戀物者戀著自己的所戀甚至戀著自己的戀的時候,戀物的文化便成為自戀的文化。”令人不勝低徊,於是自身也有意低徊而不能自已。蔽於自身的立場和視野,不去理會別人的歷史現實形成的感受,一種讓人討厭的優等生腔調。但是話說回來,龍應台也沒蔣勛那麼多硬傷。那就叫她“軟傷”吧。
|
為什麼要聽《蔣勛說〈紅樓夢〉》?
| |||||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